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大全(第6页)
74 次下载 9 页 17747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例如,衡山绝顶祝融峰,总面积477平方米,按人均占用8平方米,每人游览15分钟,每天开放12小时计算,日合理环境容量为2862人次,
而实际上每年旅游旺季(7-10月),日均游人为4600人,人均占地仅5平方米;游人最多的时候竟高达一天3.1万人次,人均占地仅0.73平方米。
厦门的鼓浪屿日光岩,游人的平均占地经常不足2平方米。
我国的许多旅游景区,这种超容量运转现象极为严重,致使景点内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大大地降低了景点的吸引力,缩短了寿命。
2、景区的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的解决必须把文化素质放在首要位置。
形象是给旅客的第一印象,素质的高低反映本区域知识层次。
随着知识更新、游客水平大幅度提高,导游文化层次应该高于大众,要想达到良性循环,旅游部门应经常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开设普通话、
演讲与口才、景区及沿途解说、社会知识及民间传说等方面专业,使旅游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培训,让游客跟随一次导游能够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游客的年龄结构、处世哲学、审美观点参差不齐,游览景点、娱乐场所很难达到人人称心如意,当个别同志提出一些想法或呈现一些古怪面孔时,
应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明或解释,争取和谐相处,达到互相尊重,共同拓宽视野的效果。
旅游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旅游发展得以永续的前提和保证。
保护和恢复我国旅游环境的良好状态,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要通过综合治理。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大全(第6页)【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
摘要:高职专业设置和市场关系紧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是为了满足我国不断发展的旅游市场。
而旅游市场对人才的专业能力、经验要求比较高,有效的校内实训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实践脱节
实训教学是为了转化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是部分高职在校内实训的过程中,却只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学生对服务技能为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转化不到位。
虽然学生了解餐厅服务、导游服务等理论知识,但是在具体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上却显得十分生涩,无法满足旅游市场的要求。
(二)实训流于表面
部分高职校园虽然也开展实训,但是流于形式,以短期、粗糙、片面的实训为主,主要是为了应付评估,实训效果堪忧。
(三)素质培养欠缺
旅游国际化趋势逐渐明显,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开放,我国的旅游行业要与国际接轨,就需要具有国际水平的旅游人才。
高职是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当前的高职院校大多比较关注操作训练,缺少针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揽子计划,这势必会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有所局限。
(四)实训设备落后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完善,高职旅游专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实训课的设备却没有进行调整,培养出的学生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旅游市场。
实训设备必须和旅游市场保持一致性,创设高水准的环境模拟服务训练场,培养学生对顾客心理的分析能力,规范自己的服务语言,体会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其提供更加周到且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五)实训教师匮乏
校内实训教学本身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实训经验。
当前高职的很多实训教师虽然都曾有旅游工作的背景,但是却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随意性较大,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旅游服务能力和素质。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问题的应对举措
(一)转变思想观念
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侧重的对理论知识的教育,对实践实训的教育不够深化。
为此,在学生了解餐厅服务、导游服务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实训基地的设备、场地、教师模拟一个仿真的旅游服务市场,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其旅游管理和服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