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 正文

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以及裂缝防治措施

本文共计468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以及裂缝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质量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质量与使用功能,那么怎么控制温度和出现裂缝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以及裂缝防治措施,欢迎阅读!

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以及裂缝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以及裂缝防治措施 1

  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裂缝普遍存在,成为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尽管在施工中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措施,但措施依然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温度应力变化不够重视,没有从产生裂缝的原因上汲取经验。为了控制混凝土裂缝,需要充分了解裂缝成因,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控制,并科学合理的进行混凝土施工管理与养护管理,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1、混凝土裂缝成因

  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混凝土湿度与温度的变化、结构不合理、不均匀性、原材料质量差、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模板变形等等。

  在混凝土硬化阶段,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拉应力。随着水化作用的结束,混凝土内部开始不断降温,在降温的过程中,由于基础等造成的约束,会导致其内部产生拉应力。同时外界温度的降低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的大小超出了混凝土抗裂能力,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另外,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较为缓慢,但其表面的湿度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较大的波动。如果对混凝土养护不合理,混凝土内部湿度就会对其表面的干缩性造成制约,这也是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之一。

  2、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

  根据混凝土温度应力产生的过程,能够将温度应力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从混凝土浇筑到内部水泥水化放热结束,通常需要持续30天。在这一阶段,混凝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混凝土内部的水泥由于水化作用会释放大量的热量;第二、这一阶段混凝土弹性模量会剧烈的变化,由于其弹性模量的变化会导致其内部出现残余的应力。

  (2)温度应力中期主要是从水化作用结束到混凝土基本冷却结束。在这一时期,温度应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冷却、外部温度变化引起的,这些应力与第一阶段混凝土内部残留的应力雷击。这一时期混凝土弹性模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3)在混凝土完全冷却后的运转其为混凝土温度应力的晚期。这一阶段外界温度变化是温度应力的主要来源,并对上两个阶段混凝土内部残余的应力相累积。

  3、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以及裂缝防治措施

  3.1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控制措施

  控制温度是防止混凝土裂缝重要的手段之一,具体的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应该适量的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具体可以采用的措施包括掺混合料、使用硬性混凝土、改善骨料级配、添加塑化剂与引气剂。

  (2)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在碎石添加前用水进行冷却,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在炎热的夏季进行缓凝土浇筑时,应该适当的减小混凝土浇筑的厚度,采取浇筑层散热的方式,控制混凝土温度;(4)大面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以在混凝土内部埋设水管,并流通冷水,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

  (5)科学的设计混凝土拆模的时间,如果外界温度下降较快,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避免混凝土表面因温度急剧变化而产生裂缝;

  (6)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工期较长的工程,混凝土薄壁结构或混凝土浇筑块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在历经冬季时,需要对其采用必要的保暖措施。

     3.2防止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除了控制混凝土温度外,通过改善混凝土约束条件也能够对防止混凝土裂缝起到有效的作用。具体的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分缝分块;

  (2)尽可能避免混凝土基础有较大的起伏,避免出现基础不均匀沉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