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 正文

数学教学措施(精选8篇)(第10页)

本文共计1668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审题就是了解应用题的内容,明确其中有哪些已知条件,以及所求问题等。认真审题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前提,但是,不少学生忽略了这一步骤,没有认真审题就急着做题,导致他们的解答出现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审题的重要性,要引导他们根据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数量关系,迅速准确地确定思维方向,找准解题的切入点。应用题包括情节、已知条件和问题三个要素,教师应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题目,找出其中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的数据,以及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联系,一定要读完整题目,尤其是题中关键性的词句,一定要仔细留意,深入领会,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明确解题的方向和思路,之后,教师应让学生通过仔细审读,将解题算式、解出的答案与题目进行对照,确定解题思路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总之,强化审题训练提高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的有效方法。

  (二)加强对学生判断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小学生弄清楚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才可能把数学问题转换为数学计算式,才能利用四则运算法则正确地解答问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四则运算的算理与结构,所以,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判断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首先,加强分析与说理教学。解答应用题,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来得出解答的步骤和过程,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把应用题中叙述的情节语言转换成数学运算理念,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除此之外,教师对每一道应用题的算法都要认真讲解,使学生能够将数量关系从应用题的情节中抽象出来纳入到已有的概念中去,避免他们仅通过对题中某些词语的臆断或盲目尝试来选择算法。例如,在教学“学校买来粉笔54盒,每天用去6盒,几天用完?”个别学生抓住了“用去”这个词,就用减法解答,导致解答出现差错。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先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正确解法,并引导学生讨论:原题怎么改变才能用减法解答。这样的判断和分析,对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其次,重视简单应用题基本结构的教学,使学生明确简单应用题由两个已知条和一个问题组成,缺少条件要补条件,缺少问题要补问题才能构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同时条件与条件、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教学时可以进行提问题、补条件的练习。通过训练,使学生看到相关联的两个条件能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认识,也为今后教学复合应用题做好准备。

  (三)加强一题多解训练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达到这个目标,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当多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对题目信息进行判断、选择和处理,并使用不同的方法分和运算过程来解析应用题。通过这种方式开展应用题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帮助他们拓展解题思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发散性、多角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并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