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试论后现代教育理论与法科学生创新目标的藕合(第4页)

23 次下载 4 页 7138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培养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由于教育是训练对生活的探索,而研究则是智力的探险,成功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必须有某种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要么知识本身是新的,要么原有知识在当前有某种创新的运用,创新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大学学者作用的发挥,因此,就大学作用而言,它应该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机构。理性主义的标准化、工具化、操作化、整体化以及精确性造成了技术统治的冷冰冰的非人化倾向,由此反思我们的教育传统,更多强调的是理性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情感、社会责任以及人文教育,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刻板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内心情感世界成为无人呵护的荒原。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怀着一颗真挚的爱心去关心学生,深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并通过人身以示范。这样,学生也会对人生充满希望和偷快,对他人充满爱心;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情感,克服自卑,增强自信、自尊和自豪感,将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意愿和自主的行为。作为法学教育,尤其要有法律的伦理。法律追求正义、公平、秩序、效率等基本理念,让学生具备高尚的法律道德,不至于因精通法律而危害社会,或成为社会秩序的破坏者。法学教育要使学生形成忠于法律,忠于事实,忠于社会的高尚情怀与品德,这是法学教育培养人才的又一基本要件。如果我们承认法律是一种对社会实际生活有用的价值体系,那么对法学教育清醒的认识便是,法学教育目的中除含有法律学问的教育外,还包括法律特有的道德、人品的教育,因为法学不完全是关于法律的体系与理论化要求,而主要是探讨正义与权利的科学,这是法学的特质。因此,法学教育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受教育者以维护法律正义为荣,以法律为信仰,形成法律特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大学扩招、学校各种活动蓬勃开展的时候,建设一支充满想象力的、探索知识的法学队伍是间题的关键。教师鼓励学生从事研究工作,引导、支持学生探索知识,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摆脱限制和约束,这样才能获得想象力,才能变得更加成熟。有了被想象之光照亮的具有学术知识的教师,学生才有希望获得想象力。当然,具体来说,法学家与法律家是不同的。法律家主要是指通过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来解决具体问题,这主要是为社会造就一大批合格的法官、检察官、律师、行政执法者等等。法律家则含有法律特有道德、人品的追求,来实现法治的目标,甚至有为法律家立法、为人民请命的崇高使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