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高校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论文

27 次下载 6 页 885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高校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校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论文

  高校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论文 篇1

  摘要:

  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关系来看,它们应是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不可相互取代。但是,两者在保持自身学科特色的同时,又可以在诸多方面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依托。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这种学科间的融合更加频繁和紧密,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仅是学科教学的要求,更是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融合 德育

  心理健康与德育都能促进高校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对发展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直接的影响,把这两者有效融合起来,可以扩展两者的功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虽然心理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但与德育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教师只有清楚地区分两者,才能更好地开展高校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义

  1、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道德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内在前提,这一命题既肯定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又强调了两者的一致性与依赖性,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工作具有启示。

  高校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果没有正确引导他们,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注重德育与心理健康的教育。

  现阶段,很多教育工作者研究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通过不同方式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研究,而这两者的本质与最终目的的一致性,也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基础。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都是育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高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完善学生理想信念、思想品德以及行为养成等。

  2、德育离不开心育的支持

  当前,我们所在地区还没有一个正规化架构的学校,师资薄弱的学校也存在心育与德育工作不科学、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者没有科学地把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教育者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固有的思维模式,想当然地实施教育,导致学校德育工作陷入了经验主义的泥潭。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正是实施德育的障碍;反之,则是实施德育的有利条件。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其心理防卫机制很敏感、很牢固,这就导致他对别人的信任度低、很自然地抗拒别人的建议和帮助;而一个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则容易感受和接受别人的善意,更容易沟通和合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德育离不开心育的支持,心育对于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1、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

  心理教育与德育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德育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德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延伸,它们都是以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帮助高校学生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健全自身的人格,形成良好的教育品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校进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直接影响高校教育的效果。

  2、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区别

  (1)理论上的差异

  高校的德育与心理教育遵循的`理论来源存在一定的差异,德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伦理学原理,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来源则是教育学与心理学。

阅读全文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