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第15页)
61 次下载 23 页 38378 字【 字体:大 中 小 】
肖汉仕[20]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有四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二是培育、预防并举;三是宜四重四轻,即重内化、轻灌输,重能力、轻知识,重参与、轻旁观,重实效、轻形式;四是师生是人格平等的朋友关系。
韩海玲[21]认为,心理活动课的特殊之处主要体现在参与性、互动性、开放性、操作性、多样性、情景性、体验性、发现性、民主性和感染性等十个方面。
笔者认为,心理课作为一种教学课程,其特征也须遵循课程的基本要素。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在其经典名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四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从这个角度出发,心理课的基本特征表现如下。
一是教学目标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为了促成学生的心理发展,心理课自然也要从属于这一目标并为之服务。从实践来看,学生身心发展的总趋势是积极向上的,他们面临的问题大多是动态的问题、发展的问题、成长的问题。发展性的目标侧重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长。
二是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心理课是“发端于生活世界又依附于生活世界的一种新型课程,其课程内容不追求文本的知识性、学术性和结构性,而是注重心理生活场景的设计和情境的渲染,以及呈现具有生活气息的心理空间”[22]。其内容大致包括八个方面:一是自我意识,二是学习心理,三是人际交往,四是情绪调适,五是性与性别教育,六是生命教育,七是升学择业,八是生活和社会适应。
三是教学过程的辅导性。教师必须运用心理学特别是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比如建立团体的方法、团体转换的方法、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达成认知理解、获得情感体验,进而促进行为的改善。基于辅导,心理课在组织形式上多以活动为主。这一点已经成为大众的共识。笔者想特别指出的是,活动只是形式,是手段,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才是目的,促进心灵成长才是根本。
四是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由于学生的心理体验心理发展具有相当的主观性,因此,心理课的评价不可能用一把客观的标尺进行衡量,更不可能像传统学科一样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进行。心理课的教学“重感受,不重认知;重引导,不重教导;重口头交流,不重书面活动;重目标,不重手段;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话;重氛围,不重理性探讨的完美;重应变,不重原定设计;重自我升华,不重教师概括总结”[23]。因此,其评价也是开放式的,没有统一的答案和固定的模式。在评价形式上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学生集体互评和教师评价为辅。在评价内容上以过程评价为主,以目标达成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为辅。在评价方法上可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活动资料分析法、社会群体关系测量法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第15页)10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近年来,微课凭借短小精悍、主题突出、使用方便、互动性强、应用面广等特点席卷全国,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各个学科都陆陆续续尝试将微课引入到学科教学中。从20xx年国内第一篇关于微课的学术论文发表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有关微课的论文已达到了4313篇(CNKI数据,截至20xx年6月),而从土豆、优酷等网络播放器中,搜索到的微课视频也不计其数。
然而,在众多微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研究却极少。以“微课”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关键词在CNKI进行搜索,相关论文仅5篇(截至20xx年6月),且仅限于高校研究。可见,尽管关于微课的研究探讨很多,但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微课研究却还处于起步阶段。实际上,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得到重视,将微课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符合教育理论
微课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集中地将一个小的知识点阐述清楚,达到教学目的。凭借其数字形式的存在方式,可通过网络传播,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多次重复利用,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无限放大,达到教学资源共用共享的理想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它符合了教学最优化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教学中,可创设丰富的情境,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基于微课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可在课堂上统一学习内容,也可以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是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基于微课的教学是整体化、个别化、自主化和多元化的,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

网络常见故障的分类诊断
浅谈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关键技术研究论文
浅谈高等数学对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浅谈教育实习对于师范生成长的重要性
浅谈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
功利主义对留守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论文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贡献与影响论文
关于莫里森《慈悲》的叙事的文学性论文
论文学批评美文
廊桥下的爱与责任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解读论文
网络文学著作权的保护问题论文
论爱伦坡文学理论中美的概念论文
文学批评理解的复杂性研究论文
网络文学对思想政治的影响论文
家庭因素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
戏曲对网络传播的影响论文
基因对情绪的影响论文
绩效沟通对员工成长的影响
网络文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论文
网络文学传播对传统文学的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