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开题报告 > 正文

医学开题报告(第8页)

150 次下载 18 页 3130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问题清楚了,文献综述也做过了,开题报告便呼之欲出。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清晰的问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但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评审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

  对于不同的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在博士生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致力于传授研究方法;有的则突出讨论方法论的问题。这都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提高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选择与应用,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

医学开题报告(第8页)7

  课题选定包括选题的内容、重要性、必要性。

  有什么临床问题需要解决?从文献我们已经知道什么?课题选定来源于临床问题提出,没有问题就没有科研。例如足月儿、早产儿、低体重、极低体重;HIE、RDs、MAS;惊厥、黄疸、呼衰;常见病、罕见病;诊断、治疗、机理等。选题需要查阅文献,要了解有无文献,有多少文献,都是哪类文献包括书本、综述、病例、动物等,这些文献结果可靠性如何?其证据等级是高等级?

  关于EBM

  EBM的定义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科研晟佳证据,兼顾患者的经济能力,考虑患者价值取向和愿望,结合临床医生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对患者的医疗措施。

  E跏的核心理念: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当前最好、最新的研究结果为依据。医疗决策:医生确定治疗方案一病人个体;专家确定治疗指南一某类病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一群体服务。

  EBM中应用的主要方法

  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

  临床医学的方法学,EBM的方法学基础

  现代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l临床医学

  临床医生为实施的主体,病人群体为研究的对象,力求研究结论的真实、可靠,加强临床科研与临床技术成果的应用。随机对照l临床试验(RcTs),是现代流行病学的主要方法,设对照组以显示干预效果,用随机分组控制混杂因素,采用双盲以避免主观因素,设多中心以增加样本数量,流行病学原则理论用于临床科研。

  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sR)

  EBM中证据的等级

  类:研究结论来自多中心大样本RcTs,或按病种特点收集所有可靠的RcT所作的SR或Meta分析。

  类:研究结论来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样本量足够的RcTs结果。

  类:研究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准f临床试验,如非随机的、单组对照的、前后对照队列、时间序列或配对病例对照系列的结果。

  类:结论来自设计良好的非临床试验,如分析性、描述性、及系列病例研究结果

  类: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

  如何确定研究对象?研究人群包括入组原则、入组、排除标准(时间、地点、人群);抽样方法有随机、非随机、具体方法是什么?分组方法也包括随机、非随机、具体方法。干预方法包括干预的有无及方法。随访方法要描述有无随访及随访的方法。

  品友互动

  清楚描述和定义所有变量,对于疾病要明确病例定义、诊断标准、效果评价,影响因素、遗传、

  环境因素。测定的方法、临床、实验。

  讨论路线

  解释你的结果,判断你的解释,得出你的结论,评估你的结论。

医学开题报告(第8页)8

  题目:不同类型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炎症介质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意义(理论或实践意义):

  尿毒症患者存在着微炎症,主要表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变化和细胞因子的活化,其与透析远期并发症有着直接的。研究表明血液透析(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与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增高有关,但IL-10对微炎症有改善作用。本研究探讨尿毒症维持性HD患者透析前、后血中与微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IL-6、hsCRP及IL-10的水平的变化以及不同类型透析器对上述因子的影响,分析透析膜材料和通透性与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关系,并对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指导临床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改善血透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