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县级高中语文教育之困境论文
26 次下载 2 页 3289 字【 字体:大 中 小 】
浅谈当前县级高中语文教育之困境论文
当前县级高中语文教育困境重重,笔者以县级高中一线教师角度从主客观两方面浅谈自己的理解。因为社会对文史类人才需求较少,高中教学在现有的高校选拔模式下变得教学功利化这些使得语文学科的地位日趋下降,此外县级中学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有效教学资源都匮乏,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这些都是当前县级高中语文教育在客观上存在的困境,当然也有教师与学生在主观上的教授困境和学习困境。通过对当前县级高中语文教育面临困境的思考以期更深入地反思我们当前的语文教育。
一、当前县级高中语文教育之地位困境
(一)、社会需求带来的地位困境
教育的最终结果是面向社会的,反过来社会的需要也影响着教育的方向,近些年社会的需求呈现出文史类学科的需求远比理工类学科的需求要少的现状,而文史类学科中语文学科占据重要一角。高中教育中语文是文理都需学习的科目,但是因为社会对文史类学科人才的需求不多,学校、家长、学生对本学科也就不太重视。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看多了理科学生从来不在课余看语文,也习以为常了,只是近些年来就连文科学生也对语文学科漠然视之。笔者思考其中缘由后得出如下结论。
(二)、教学的功利化带来的地位困境
当今高校的选拔模式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分数论英雄”,这里姑且不评论这种模式的优劣,这样的选拔模式的结果是:学生学习、学校教育也变得功利化,语文学科从时间投入与成效的比例上来看,它的确是参加高考科目中比值较小的,加之语文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付出的过程,此外近几年语文学科的高考平均分基本都在105分左右,县级中学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的差距基本在40分内,这和其他学科相比差距实在是小太多,这样的特殊性就使得学校、家长、学生都认为把时间花在语文学科上是不值得的,更有甚者竟然道“语文是没有贡献的学科”。学校在这样大的社会环境下为了应对高考也作出相应调整,在三科150分的高考科目中语文学科的课时是最少的,这是教学功利化带给语文学科的困境,这样的困境也使得本学科在地位上逐年下降。
二、当前县级高中语文教育之资源困境
(一)教师资源匮乏的困境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是学生灵魂的引路人,优秀的教师更能教出优秀的学生。但是在目前的县级中学中语文教师是匮乏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承担着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光超课时一个学期下来就两三百节课,这样的工作量要想出高效是有难度的',优质课堂也就变得少之又少了,这是量的匮乏带来的问题。再者是优秀者的匮乏,近些年愿意来教书的大学生是少之又少,愿意到县份上教书的更是少,在挑选余地狭小的情况下,学校招收的新语文教师基本素质可想而知,在县级中学中,能写一手好字的、能写篇好文章的、能随口说出些文学作品的大多数是老教师们。但是老教师们依然存在教学观念老套,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全面优秀的教师不多这是县级中学无法摆脱的困境。
(二)优秀学生资源匮乏的困境
在当前的县级高中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作为来自乡村的学生,语文功底与城市的学生是有不可忽视的差距的,他们的起点很低,有些学生到初中时才接受汉话教学,从小到大读过的书没几本,这样的差距岂是高中三年就可以弥补的呢。起点低、底子薄使得学生学起语文是吃力的,笔者接触的学生中太多连民族口音都无法克服。而语文功底稍好点的镇级中学的学生即使分数达不到州属学校也基本通过其他方式上州城就读了,有人形容这样的办学是地道的“贫民办学”。语文学习是需要长期积累下的功底的,这样的学生资源让县级高中的语文教育想突破实在是困难重重。
(三)教学资源的匮乏的困境
当前县级高中的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依然与城市有较大差距,我们有图书馆,也有一些书,可是对学生进行“是否进过图书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个55人的班级还不到四分之一进过图书馆,这样的结果引发我们的深思,是我们的书籍不完备不能吸引每一位学生;是我们的纸质阅读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是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没有阅读的习惯。除了图书馆的利用率不佳外,学生查阅资料的网络、书籍一无所有,就连教材的朗读设备也配备不整齐,可以说学生可利用的有效学习资源少之又少,而教师同样如此,当我们想看看教育教学的论著,想捧读些经典作品,想看看大城市中的优秀教师怎么教学,这些在县级中学中是无法满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