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范文57篇)(第48页)
本文共计17101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7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存在的问题
4 研究方法及思路
5 数字化项目学习的优势
6 论文的创新
第 1 章 数字化教学的时代背景
1.1 教育范式的转换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1.1.1 理解教育范式
1.1.2 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换的必然性
1.1.3 学习范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
1.2 教育技术的发展
1.2.1 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 教育技术与教育范式的关联
1.2.3 教育新范式下的教育技术范式转变
1.2.4 网络技术对美术课的影响
1.3 课程改革
1.3.1 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
1.3.2 新课程改革对数字化美术课程的要求
第 2 章 数字化下美术项目学习的积极作用
2.1 回顾以往数字化美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2.2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2.2.1 解读项目学习
2.2.2 建构主义
2.2.3 多元智能
2.2.4 实用主义
2.3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2.3.1 必要性
2.3.2 科学性
第 3 章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 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1 项目学习目标的建构
3.1.2 项目学习活动设计的建构
3.1.3 项目学习成果展示、评价体系的建构
3.2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案例
3.2.1 《正月十五闹元宵》项目学习活动实施案例
3.2.2 项目学习单元设计方案
3.2.3 项目实施过程
3.2.4 项目反思
第 4 章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前景展望
结 论
参考文献
教育开题报告 11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某学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敬仰科学家,35%的学生敬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1.5%的学生表示敬仰自己的父母,而敬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达到2.9%,几乎是崇拜父母的两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
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
如今的少年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在众多长辈的呵护下,他们已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是“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业要求期望甚高。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孩子人格发展不平衡。很多孩子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现冷漠;孝敬之情在心目中淡化,只知受宠,不知感恩。
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
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里,一些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道德观发生了扭曲。他们自私、骄横、冷漠、不善于合作。使得未成年人,也受到了他们的负面影响,缺乏“感恩”的'意识。
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
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得学校教育始终未能摆脱考试的圈子。教育看分数、教师压力大,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感恩的教育。2009年“六。一”学校组织庆祝会,学生带上凳子到操场观看。班主任为了调查学生的感恩现状,有意不拿凳子到操场。从开始到结束,两个多小时一直站在学生旁边,结果没有任何班的学生主动为老师让座。
孩子们这种感恩情怀的缺失让我们意识到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切,学生才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才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报答周围的人和社会。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主体人格的构建。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论国有保险公司战略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