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必备)(第18页)
125 次下载 20 页 35570 字【 字体:大 中 小 】
2.大学中期阶段:通过大学初期阶段艺术教育矫治工作的开展,大多数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艺术特长。为此,在进入高校学习的中期阶段,为了让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力,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让艺术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有益调剂,科学运用艺术教育所具备的管理实务、艺术规律等功能,使学生在艺术教育矫治工作中达成共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艺术教育矫治工作的实践中,可以知道艺术教育矫治中期阶段的后进可能是小阶段的先进,同时现阶段艺术教育矫治工作的先进也可能是下阶段的后进。所以,在高校学习中期阶段,应注重强调艺术教育矫治规律与人们心理规律的相互结合,从而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矫治功能。
3.高校学习末期阶段:在高校学习中期阶段,虽然学生掌握了艺术的技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仅仅掌握艺术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其是不足以登上人生舞台的。因此,在学习末期阶段加强艺术教育矫治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掌握艺术的艺术环节,只有充分掌握了艺术的艺术环节,学生才能正确审视自己,才能坦然、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困境。
二、结束语
面对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想和心理上的负面因素,合理运用艺术教育的矫治功能,使艺术教育矫治功能在高校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教育论文14
一、优化教师的教法
以往的美术教学往往是教师的包办式教学,教师在课堂开始就直奔主题,讲述本节课的画法与技巧,待讲完必要的理论后,在黑板上画出本节课作业的示范图,然后让学生参照示范图完成作业,或者是让学生直接画一幅完全一样的图完成作业。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没有给予学生符合其认知规律的引导,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上课时容易心不在焉,对于教学作业只是想着快速完成,失去对美术的热忱和兴趣。尤其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如果继续采用固有的教学方式,会使幼儿美术教育变成一种形式,没有实际作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幼儿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模仿的形式进行学习,这就要求美术教师重视幼儿的`学习特性和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美术教学。在教幼儿绘画某一物体或形状时,首先应该让幼儿充分观察和感知这个物体或形状,也就是说,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能够具有表现物体或形状的能力。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时,应该注重制订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活动计划,制作或选用生动直观、活泼形象的课堂教学软件,这样可以吸引幼儿的目光,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便于让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与认真的思考。之后,对所教内容进行逐步深入的展示,使幼儿跟随电化教学媒体的展示进行观察与感知,并及时与幼儿交流,加强引导,为幼儿的创作做好铺垫,这样,幼儿的作品会表现得更加生动有趣、充满童真,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人们做一件事情,会因为对这件事情的兴趣,而决定这件事情的完成效率。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就必须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幼儿阶段是感知、认知的发展阶段,幼儿往往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也没有进行意义记忆的能力,只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知进行直观的判断与记忆。在应用电化教学媒体时,可以通过图像与声音的展示为幼儿带来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这既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升幼儿的美术学习效果。如,在《美丽的沙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通过触觉感知沙子,然后再通过视频展示简单的沙画画法,可以从画小鸟、大树、小花和房子开始。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幼儿会被沙画的神奇所吸引,对于用沙子作画的兴趣会有极大的提升,会忍不住用沙子绘制自己想画的东西,这就使整节课的教学气氛高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提升幼儿美术素养
以往的幼儿美术教学只是通过绘画课本、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实物展示等方式进行,很难在对造型、色彩与画幅的表现上达到欣赏水平。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如果涉及各种美的形态与法则,并且让幼儿体会到多种艺术风格的美术作品,会使幼儿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得到极大的扩充与丰富。而电教媒体在这一点上就有着极大的优势,它可以把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以很好地揭示美的本质特征及其内在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符合幼儿认知结构的作品制作成课件,让幼儿欣赏,如画家齐白石的《虾》等。这些作品构成简单、表现生动,可以使幼儿很好地理解与感受。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演示,使原本单调、枯燥的美术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从而让幼儿可以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精神和情感都得到放松,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体会到了造型与构图的奥妙,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促进幼儿对美术进行更深入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