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教育论文(必备)(第16页)

125 次下载 20 页 35570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选择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很重要。有的教材理论性很强,高职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难,也不太实用;有的教材实用性不强,内容简单,质量差,学生不愿意接受。针对这种情况,应组织教师编写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在未来工作中实用的教材。选择集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材,符合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岗位目标要求。

  四、总结

  高职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教学目标设置下,形成与自己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相适应的职业实际应用能力。这要求教师不断学习进修,下企业调研锻炼,找寻方法,找寻模式,大胆摸索,大胆实践,探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等用人单位要求的学生。

教育论文11

  我于1987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在昆明市艺术学校音乐科从事声乐教学至今21年,艺校的声乐教学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年龄在十四至十八岁左右的青少年,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生理发育的必然性,有的进入了变声期,有的进入了变声末期。按以往的声乐专业的教学定律,学院式的声乐教学只有变声后才能进行学院化规范系统的专业学习。面对固有的观念和现实,如何把孩子教好,培育成人,培养成才,是我多年来一直深入思考,不断探究的课题。下面就我在教学中针对青少年的声乐教育谈一点在感受。

  ■注重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的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大家都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如何让孩子在这个阶段夯实基础,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培养“兴趣”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都在接受一种所谓传统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到艺校后如果我们还保持这样的教学方式,那么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没有了,更谈不上在艺术上的发展和创意了。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在艺术创作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答案有很多、很多……。如果我们把艺术创作标准化了,格式化了,那艺术本身就不存在了。流动的是音乐,静止的不是音乐。变化的才是艺术,静止的不是艺术,而是艺术品。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没有技术就没有艺术等等观念,与孩子们共同探讨,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了解艺术,理解艺术,爱上艺术,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这一时期孩子特点是精力充沛,情绪高亢又充满叛逆,从生理到心理都处在一个变化期,对于教师来说声乐教育最终目的培养的是人,而不是牺牲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声乐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声乐的心理及情感基础,至关重要。

  ■把握审美

  歌唱的审美是歌唱的心理尺度,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同时,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审美尺度非常关键。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中,我认为声乐技术上的问题相对比较容易改正,但良好的审美尺度是很难培养的。良好的心态就是良好歌唱的状态。只有建立良好歌唱状态方能唱出自己最美的心声。

  我们的孩子在艺校上学,很多孩子还要上大学,毕业后还要融入社会,所以要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确立自己的服务对象。作为声乐事业的'传播者,就要追求大众的审美要求,让孩子树立“学有所用”的审美观念,当将来他们面对社会竞争和考学竞争的时候,就能知道自己该怎样去面对。

  ■“教”与“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我的教学体会“传道授业”在这个阶段并不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解惑”。“解惑”这个概念适用于各个学习阶段,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传道授业”,那么作为教师,如果知识更新跟不上,我们的“传道授业”可能就会把天才给泯灭了。而教育最重要的是过程,在我的教学里我主张的是“学比教更重要”。如果不能积极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特别是声乐教学。因为声乐教学有他的特殊性,课堂教学一对一,既看不见,也摸不到,非常抽象,学生学起来有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学生在心里要有歌唱的意识,如果心里有了音乐,有了对音乐的理解,那么学生表达出来的音乐就是最美的,最和谐的,也是最有个性的,最有旋律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