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66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邓斯・司各脱、威廉・奥卡姆为此做出了贡献。
司各脱扩大了理性所不能说明的神学地盘,他提出了关于上帝本性的非理性理论,指责托马斯主义所谓上帝按照理性必然性而活动的说法会导致泛神论,把上帝的活动限制在理性所允许的.范围,显然是限制了上帝的无限自由。
哲学则是少数有识之士的创造,它是通过纯粹的思辨来理解真理的,两种真理性质不同,一方面凭借信仰接受教会的教义,另一方面凭借理性研究哲学问题。
中世纪经院哲学对神学的坚定信念导致这样一种思想习惯:寻求严格的论点,并在找到后坚持论点的可贵习惯。
这个出于本能的信念活生生地存在于推动进行各种研究的想象力中,这有助于科学的理性成份的产生。
因此在近代科学理论还没有发生以前,相信科学可能成立的信念是不知不觉地从中世纪神学中导引出来的。
三、神学唯意志论与经验论
邓斯・司各脱与不可战胜的博士威廉・奥卡姆在批判托马斯理性神学时,不仅使理性与信仰分道扬镳,同时也是复兴唯意志论神学的先驱。
选择唯理或经验论的科学方法,取决于神学上的考虑,神学中的理智论与科学唯理论相联系,而神学中的唯意志论是同科学中的经验论相联系的。
因神学唯意志论的复兴,因人们相信万事万物都是由上帝的意志决定的,因而人们开始相信他们亲历的事物,该点转到科学领域上来便意味着科学也必然要接受事实。
中世纪的许多哲学家相信上帝创造宇宙之时必须遵循亚里士多德确立的观点。
在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宇宙中每一事物都是通过逻辑上是必然的法则而与其他事物相联系。
丹匹叶在反对对于上帝的这些权力施加任何限制的同时,却在无意中取消了对科学理论所施加的禁锢。
因此,不仅是主张必然性的神学处境岌岌可危,就连主张必然性的自然科学也是如此。
总之,13世纪,应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世纪,从这时起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取代新柏拉图主义成为基督教的哲学基础。
《圣经》自然观与亚里士多德的特殊融合,形成了对自然的特殊认知系统:否定自然神灵的存在,就意味着自然不再是人们崇拜的对象,转而成为研究的对象。
同时,在这段时期里经院哲学家们开始重视理性,并把它看作是认识上帝的主要途径,因此,一旦人们发现了对自然的新的认识方法:经验与观察,便开始对这种过分的唯理论进行无情的批判。
直到15世纪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虽然有冲突,但由于这时近代科学还没有产生,科学仍然是隶属哲学,而宗教在此时充当了为近代科学的产生营造氛围的不自觉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伊安.G.巴伯.科学与宗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57.
[2] W.C.丹皮尔.科学史[M].李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40.
[3] 大卫・格里芬等.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马季方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1.86.


浅谈初中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如何合理安排技校学生的一堂课的教育理论论文
语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措施探讨论文
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网站推广的作用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精选12篇)
浅谈教育技术对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
浅谈成人教育的作用
下运带式输送机的制动问题
电力信息化应用中产生的问题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管理MPA论文范文
分析国际市场下的国际运输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践策略
服务预售及其实施策略探究
BSC下的高校绩效管理研究
民族音乐在音乐艺术中的作用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秘书的说话艺术
英语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莱辛文学作品中的象征符号文学论文
浅谈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