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计算机教育毕业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5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2开放教育在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践行现状

  从邓先生批准创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依托广播和电视实现远程教学,到今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升级为国家开放大学,一直以来,开放教育,在空中课堂和网上教学都在传统高等教育之前做了更多的尝试和实现。2012年底,国家开放大学启动“五分钟课程建议工程”项目,旨在满足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2013年7月正式开通,免费向全社会开放,短时间内访问量破百万。五分钟课程是时长为5至10分钟的微型课程,可灵活使用各种设备进行碎片化学习。从2013年5月至今,新疆广播电视大学筹建了国家开放大学系统云教室一期和二期的建设,现已建成云教室32间。云教室是通过通讯与网络将大城市的课堂与边远地区的课堂互连,使边远地区的学生突破空间的限制与大城市的学生同步上课,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共享,云教室的出现,将翻转课堂的实践带到了一种新的阶段,使课堂的翻转不仅局限于师生面对面,可云上进行双向互动[3]。

  3翻转课堂应用于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设计分析

  3.1课程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层次公共统设必修课,考试分别在每年的4月、9月和12月三个批次进行全国网络统考,本课程涉及的学生多,有利于实验分组。该课程试题结构为选择题40分,操作题60分,分别涉及windows7基础知识、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和outlook2010四大模块,笔者作为该课程的多年授课教师,总结发现开放教育学生在操作题困难较大,选择题可以自行记忆书后习题库,操作题上自学难度较大,开放教育的面授课时间短,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考核范围难以面面兼顾,学生在家电脑上练习时,一步操作不对,则效果不能呈现,针对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目前最迫切最适用于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时时在身边,操作细化,反复观看,课堂上交流,问题解决。

  3.2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2016年9月批次不合格学生50人(各专业均有),选取已经有过考试经历且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他们有迫切需要通过考试的心理,且知道自己的弱项所在,会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微课程来补差补缺,这样也保证了参加实验学生的基础大致持平,不会因为开放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化显著差别影响实验结果。教学的具体实施从2016年10月20日至2016年12月10日,进行为期7周的翻转课堂教学。根据学生能否参加面授,将49人分成2组,实验组26人,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参照组23人按传统模式讲授,课后练习。在教师相同,教学内容和学时均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教学差异效果。实验模式:在实验组的课前,教师针对考试大纲将授课内容分四大模块,按模块将重难点细分,普通知识点做成简单的文字版操作步骤,用课程公众微号推送,对较难的知识点,如“高级筛选”和outlook中更改信纸,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制作微课,上传优酷,便于学生业余时间学习,在面授课时间,学生们将课前遇到的问题和仍然没有学会的操作带到课堂上去,由教师解决难题及总结。对照组在课堂上串讲知识点,讲授演示重难点操作,学生课后做题目练习。实验内容:windows7基础知识、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和outlook2010四大模块,列出细分提纲共78条,重难点28条,共做微视频42个。

  3.3反馈评价设计

  本实验将考试通过率和学习体验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性质决定该课程对动手要求较高,机试的成绩直观地展示了教学效果。2017年2月初,该课程成绩已下发。重视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从心理学和人性化的角度上注重学生的整个过程的学习体验,学习体验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及对知识的探索欲,本实验为学习体验指标设计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从学习时间(课堂安排满意度、课余安排满意度)、学习效果(课堂效果满意度、课余效果满意度)、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影响、学习障碍克服)三个主要维度共六个方面考察学生的满意度。

  4实验结果

  考试通过率方面:该课程的成绩没有具体分数,只有“合格”、“不合格”、“缺考”“作弊”四种。参照组23人,缺考2人,13人次合格,8人不合格,剔除缺考人数,考试通过率61.9%。实验组26人,漏报考1人,缺考1人,16人次合格,8人不合格,合格率66.7%。问卷回收:共发放问卷49份,回收48份,2份无效,样本容量46。统计分析方法:独立样本t检验。教育统计学统计规律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其中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等呈正态分布[4]。因而,本实验的体验和效果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参照组和实验组相互独立,样本容量较小,适应于独立样本t检验[5]。本研究中最大的改变是课余时间的安排和学习体验,也就是翻转课堂的实质,所以实验从课余安排满意度和课余效果满意度两方面观察两样本间有没有显著差别。本实验采用统计软件IBMSPSS22.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观测项的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875和0.869,方差不显著,因此,两观测项从“采用相等变异数”行读取数值,显著性(双尾)值<0.05[6],表明,参照组与实验组在课余安排和课余效果上存在着差异显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