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实用]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第18页)

94 次下载 25 页 4280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结合生活实际与物理实验,拉近物理学科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

  生活与科学息息相关。我们利用的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资源,都是在使得人类生活更加便利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若是将科学与生活分离开来,这样的科学研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我们应该巧妙的将生活与物理实验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课堂教学的补充,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使得物理教学范围延伸到课外。对于身边的一些现象,学生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将教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提高授课质量,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与动手能力

  多数教师对于课本中的一些实验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误解,认为那些实验是无关紧要的,考试无用的。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使得小实验本身的功用未能发挥出来。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书本里取材方便的小实验,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论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是相当必要的。教师若能充分运用各种简单易行,极富趣味的物理实验,把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与物理原理通过实验这种异常直观的方式演绎出来,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活动顺利有序的进展,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最终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的目标。

  第六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一、开展“教具、学具”制作活动

  器材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通常实验室会购置和配备相关的实验仪器,这些器材比较精良,被合理规范地保管在实验室中,统一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使用.然而更多的初中物理实验其实渗透在学生随堂和课后的学习过程中,而实验室往往在这方面无法快速跟进,导致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处于脱节的困境.为了解决学生对实验室器材的依赖,切实开展好日常实验活动,建议组织和帮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易取的材料来自己开发相关的教学具.鉴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和动手操作的实际能力,“教学具”制作活动可按照“两线并行、分层指导”的原则来安排实施.所谓两线并行,即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制作材料和方案,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形成相对固定的活动小组,定期制作、维护和改进教学具.所谓分层指导,即面向全体学生指导其能根据课本及相关资料仿造简易教学具.例如研究重力方向时能制作简易的水平仪,研究液体压强时学会制作压强计等.同时面向活动小组成员指导其掌握的一些教学具的改良和开发方法.例如教学具设计时可采用“缺点枚举法”来发现问题,利用“功能组合法”或者“迁移联想法”来解决问题.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活动小组成员选购材料制作结构更合理、工艺更精良的教学具,再通过这些成品的累积、展览与使用,不仅可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实现了随堂实验教学实践的推进目标,可谓一举多得.

  二、组建“互助、互评”实验小组

  不可否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的主阵地还是实验室,然而“学生人数多、实验器材少、实验教师紧”也是很多初中实验课实践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这一现状导致每个学生实验时间有限,实验效率低下,教师管理难度增加,实验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甚至发现不少自觉性差,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在实验室虚度时间.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也消耗了教师的精力,严重打击了教师开展学生实验的热情.如何改善这一困境,创设相对有效的实验课堂呢?笔者的做法是把班级学生划分成8~10组,每组6~8人,组建了男女搭档、强弱互补的实验小组.从而化班级管理为小组管理,化师生垂直指导为小组分层互助,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又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的实验考评.具体来讲,在课堂教学实践运作时,教师可要求每组先按要求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和操作训练,然后分组考评.考评时,教师可指定考查每组中任一位成员,其考评成绩作为全组得分,考评过程中,组内成员可以相互提醒,这样可以促进组内合作和实验效率,达成课堂目标.如果实验内容较多,时间紧张,也可以配备小组长,让小组长进行小组间相互考评,教师巡考督查的方式进行.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训练,学生们就会形成良好的实验室行为习惯,自觉创建有效的实验课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