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第12页)
本文共计428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联系生活,探究习题
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课堂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在初二物理引言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大家将从这里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接着再引入2008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拼搏夺冠的情景,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等与力学有关;又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说明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探究式习题的兴趣越来越高。
三、学以致用,整合学科
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并不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倘若在学习、探究的同时,加以创新,那将是教育的'升华。如在讲完光的折射以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几章的知识以一篇作文的形式将它描述出来。一位学生写道:“星期天的早晨,刚睁开睡意蒙蒙的双眸,整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映入了眼帘,这是光的漫反射现象,看到了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回头发现墙上的影子,这又是光的直线传播;走到鱼缸前,欣赏美丽的鱼,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可见,作文用于物理,使物理更加充满魅力,更加吸引人。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逻辑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了观察身边现象的意识,提高了自主探究的意识,从而使探究式教学得到了升华。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探究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9
物理作为初中的一门新加入的学科,并且是一门逻辑思维非常强的理科性的学科,要想把物理这一门学科学好,只有理解与记忆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学习、记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想要这些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就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然而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对许多学习技巧的掌握,只有学生打牢了基础知识,才能真正地学好这一门逻辑思维非常强的物理学科。思维导图有别于以前我们的记忆性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在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有效地、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是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的必然趋势。在实际的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使用还是比较广泛的,教师在物理实践性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时,应该合理地将思维导图与具体的课堂内容及特点结合,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提前预习,增强学习能力
提前预习是一个优良的学习习惯,是使课堂效果显著的重要条件,是进行课堂学习之前的有效准备,其紧密连接着课堂的内外,也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最初阶段。提前预习这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能科学的进行提前预习并掌握相关的预习方法,就可以自主地进行提前的学习,自主地解决相关的学习困难,有效的对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很好的衔接,进而加强了对新知识的熟悉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的主动性。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得学生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对课堂内容进行提前预习,能明显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一个主体。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有效、合理、科学地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这一门学科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述初中物理的《运动的描述》这一课时,可以先请学生根据学习要求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提前预习,把对于运动的一个描述先写在思维导图的主支上,然后在第一个分支上写出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运动、变速运动的定义,然后据此再进一步分析与如何判断机械运动、静止、影响匀速直线运动的因素、变速运动的分类等等,以达到可以推断出判断物体的机械运动、区分运动种类的目的、匀速直线运动公式等等,进而达到逐层递进,思路清晰,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