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实用]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第11页)

本文共计428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鼓励互动式学习

  为使方案保持较强的可行性,教学仍要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以组建学习小组互动学习为辅,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可以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与氛围。通过交流、合作、互助、小组竞赛等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

  四有效实施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鼓励学生以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为主、学习教材为辅,来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原理。教师可以此提问,如为何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汽水是被“吸”上来的吗等,这样可使学生乐在其中、夯实基础。

  五结束语

  教师在保持教育教学可行性思维的同时,还应持续完善、更新、深化自身的初中物理知识、教学水平以及可应用于教学的心理学知识,使教师自身的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以及课堂内外多与学生沟通,收集学生对初中物理课程学习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状况,结合实际,对教学予以合理、恰当地调整。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8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的能力与思想。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更感到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有以下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创设一些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引入教学,会使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实验心理学认为,创设实验情境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的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激活思维,强化记忆。物理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所感染,或者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实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实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考。如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覆杯实验以及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的气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学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气球为什么吹不起来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等等。

  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时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大家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这说明了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观点又应该设计哪些实验?正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的问题设计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设计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升华。事实证明,问题设置得好就可以带领学生从已知知识的情境进入更新知识的情境,学生随着设置得恰到好处的问题,不断开启知识宝库的一个又一个大门,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喜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