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教学毕业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60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4、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每位教师的血液里
高校文化的传承者是学生,但教师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导者,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认同以及他们的自身素养,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效果。为增强大学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首先,培养教学名师,提升传统文化教育能力:在各类人才计划、教学名师评选中,增加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的比重,造就一批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领军人才;青年老师,他们的行为和态度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在年轻教师中树立典型,形成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部教育工作者学习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让文化元素融入到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血液里,成为工作、生活潜在的一部分。
其次,学校定期开展相关教研活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深挖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师言行举止,贯穿教学全过程。
5、将文化影响渗透到整个校园中
大学校园,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丰富的校园活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开展诸如知识抢答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爱心奉献等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可以在教学楼、实训楼和宿舍楼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以墙壁悬挂、黑板报等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专业精神文化,例如专业理念、专业在学校的发展历史,中外著名企业家、管理学家、本地区相关企业等;也可以创设文化专栏或在校园网上建立专业文化专栏,定期组织学生在讨论区进行讨论。
文化的熏陶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校尽可能将传统文化体现在各种场所,表现为不同形式,贯穿于大学生活之中,使大家耳濡目染,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来培养人、塑造人。
6、结语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全民族的参与,大学生是时代未来的引领者,大学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必将影响深远。
将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中,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一部分,但在融入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的问题:首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究竟将哪些内容融入课程,融入到何种程度,目前缺乏一个客观的约束标准;其次,作为在校学生,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要求,考核合格,才允许毕业,但传统文化是作用在精神层面,如何量化和考核,也是目前的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04-02.
[2]潘懋元.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1).
[3]张岂之.大学生文化素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6()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