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浅谈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文化缺失(第2页)

本文共计260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改善目前对西方音乐史研究的有益建议

  (1)提升研究者自身的学术自觉,提高学术研究者的学术素养

  这是做好研究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早在很多年前,李应华教授就曾提出,要使音乐史相关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前提必须是学科同行自身的美学与史学理论修养的充实与提高,对国内外人文学科的研究现状与成果的熟悉与理解。为此,必须提高学术研究者的学术素养,重视对西方文化语境的全面理解与掌握,杜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肢解式学习,我们要努力做到对整体历史感的全面还原,夯实研究者的感性体验能力、音乐本体的分析能力及外文阅读与翻译能力,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史料结合,文化与音乐结合、理论与音乐结合,防止学术研究的片面化。

  (2)拓宽音乐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重视对音乐的本体性研究

  于润洋先生曾经指出,要实现对音乐学学科的长远建设,必须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扩大学术视野,二是强化理论与历史的相互渗透,三是重视对音乐本体的深入研究。扩大学术视野要从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是要促进音乐学与其他人文学科例如文史哲等学科的关联,以此拓展对音乐学研究的深度;另一方面要强化音乐学各学科之间的纵向联系,实现各音乐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增加音乐史研究的广度。如果没有对西方文化传统及研究成果的充分吸收和了解,就很难写出有“厚重感、中国特色的”西方音乐学专著。

  (3)从高校音乐学教育模式改革上入手来突破音乐史研究的瓶颈

  除了提升研究者自身的学术自觉,要突破目前的研究瓶颈,最根本的是要改革高校的音乐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在设置音乐学课程时,要本着因材施教、强本固末的原则,既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夯实学生相关人文基础学科的基础,使得学生能够既做到全面了解,又术业专攻。在课程设置上,既给学生开设西方历史(含宗教历史)、西方哲学美学史、西方文学戏剧史等学科,又鼓励有资历的学者开设选修课程,遴选出最相关的历史或文化知识来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传统的了解。

  三、结语

  总之,西方音乐史研究的文化缺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突出表现在很多传统文化领域中,例如美学、文学、哲学、历史、宗教、经济等学科领域。通过上述本文的探究,笔者主要分析了文化缺失的三个突出表现,并据此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并作出相应的学术改进,促进我国西方音乐史研究的进一步成熟与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