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后记(精选35篇)(第12页)
本文共计3533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感谢论文开题报告时给我建议的王文贵老师,虽然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没有在课堂上得到王老师的教诲,但王老师就我的论文如何写得更加好,给了许多建议。感谢论文评委张春香老师,虽然也未在课堂上得到张老师的亲授,但在论文答辩时得到张老师的指导和建议,我想说,谢谢您,张春香老师。
最后,感谢我的同学杨建军、张宁、姚云、高明才、周鹏、汤美岚、吴昊、张婷婷、李吉艳,三年的同窗生活,我们真诚以对,和睦相处,杨建军的担当、张宁的睿智、姚云的善良、高明才的言谈、周鹏的热情、汤美岚的活跃、吴昊的爽快、张婷婷的质朴、李吉艳的思想,这一切的一切都感染着我。此地烟花,他年风雨,这段情谊,愿我们且行且惜。
论文后记18
然而,暖和的校园生涯让我孤单、受伤的心灵常常充斥了阳光跟雨露。敬爱的老师和同窗们常常辅助我。有位英语老师的夫人在食堂工作,善意的她常常不收我的饭票,还多给我饭菜。化学老师常常塞给我10块钱。而我最幸福的事就是每个周末,我常常买些好吃的货色带回家,给大叔和弟弟吃。可是,有一次,因为我的大意,让我犯下了不可补充的过错,这一辈子也不会得到宽恕。由于常常吃不饱,父亲常常给我做一些干粮让我带到学校吃。但我经常吃不完,就带回家,能够给猪吃,不能挥霍了。然而,那时没有多少食粮。大叔很饿,就找到我书包里留下的干粮。
可是,这些干粮因为发霉了,大叔吃了之后中毒身亡。无论我怎么懊悔,无论我怎样呜咽,无论我怎样吆喝,疼我爱我、与我相依为命、仁慈可怜的大叔仍是走了。在他逝世前一年暑假,父亲外去打工了,我睡在床上,他早上起得很早,要去干农活。成果邻人偷走了装有财物和证件的箱子。大叔惧怕父亲回来会叱骂他,他使劲地用头脑撞墙。他恨本人为什么不锁门?为什么没有看好家?一年后,受尽了苦楚和辱没的大叔分开了这个世间。当初,我想好好服侍他,买好吃的给他,可这个简略的欲望都无奈实现了。
论文后记19
论文写作至此终告一段落,而我的学校生活也将迎来结束。读研期间,个人本事和专业知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此感激新闻与传播学院供给的平台,让我拥有深入学习的机会。回忆在暨大的两年间,收获与遗憾并存,更多的是对太多人的感激。
首先要感激的是我的导师谭天教授,感激他在学业和生活上给予我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记得无数次与谭教师的学术午餐、学术旅游带来的欢乐,更记得教师深夜指导我论文的辛苦。无论是去业界调研还是在学术讲座之后,教师总会骄傲的向别人介绍我“她会写小说,她很会写东西”。于我而言,教师是比我自我还要相信我的人,他为我的人生打开了更多的可能。师恩难忘,我当勉力前行,不负所望。
论文后记20
论文结束,没有想象中的如释重负。其间在家和学校之间往来多次,每每将几斤重的《全元散曲》开箱再装箱,总有种与之为伴且仅与之为伴的感觉。两册全元散曲的硬皮封面是一种说不清楚的浅黄浅绿色,带着一点点斑驳和零落,竖版繁体已经泛了黄,偶尔可见的星星点点的标注让我总是猜想那书友捧书的光景。
几次欲到闭架借出《全元散曲》,从不费周章,它们好像就是在那个安静的角落里等着我,等我像搬运工一样怀抱它们走过篮球场,走过燕南,经过那些人来人往,在我双臂刚刚开始酸疼的时候立在寝室的书桌上。
论文不算出色,更地震后匆促煞尾,是有点潦草的。而后再想,其中并非没有感情。王国维说元曲“托体稍卑”,我却是越来越心仪。元人的表达,有一种真实,也有一种回避,二者都做得深得我心。我常常觉得,那一个流落的群体,是跳脱了束人的现世,是慨叹着人生的某种永恒的。不是小晏莫名的伤,亦不是苏轼明了的旷,元人的曲是在个人与天地之间,切近至于唇舌间熟悉平常的风味,又不忘万古人生的。元曲有种失意的悲,却悲得亲切,甚至让人于其中望见自我,这共鸣是随时随地的,不须端坐高堂的正式和风雅,也是我颇喜欢的。
查注释,翻几种古籍,真心觉得读书是件幸事。其间无数次在地铁上拥来挤去,在衣香鬓影环绕的地方听人大谈赚钞经,便总是不避俗套地想要避开那个俗套,想要扑回蜗居,扑进书摞中。到底我还是虔诚于中文系的,就算洒脱,也还是不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矜持,心里也还始终留着粗布素面的清清白白。学问不见得做得好,可心必该是干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