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大全[15篇](第7页)

本文共计4260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完善以学生为本的校园安全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乌尔里希贝克在对风险和风险社会论述中说:“一场风险或灾难的来临,在其影响范围内个人和群体都难以逃避,因此,风险社会必然会形成一种新的风险文化,也呼唤着一种责任共担的风险价值”。的确,当公共安全受到威胁时,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平安的社会环境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全社会责任共担的共同意识。在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当中,高校应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是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时吸纳学生参与,组织学生讨论,征求学生意见,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提倡学生开展自我安全教育。教育家叶圣陶主张“自能教育”,他说“要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是以大学生为主角的教育载体,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将安全内容引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三是倡导学生以社会实践方式参与学校安全管理。高校通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等方式,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让学生参加与之密切相关的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增强大学生遵守安全规则意识和维护公共安全秩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增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逃生技能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阐述风险社会理论时说:“我们所有的人都需要抵御风险的保障,也需要具有面对风险并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对待风险的能力。”大学生应对安全风险,既要具备积极的心态,也要掌握应对的本领和技能。在汶川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000名师生用1分36秒全部逃离教学楼,创造零伤亡的奇迹,令人印象深刻。奇迹的创造与平日制度化、规范化逃生训练分不开,也让我们看到了危机应对演练在风险规避中的至关重要性。

  风险规避中的逃生技能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需要具备处惊不乱的心理素质、协同配合的整体意识、科学规范的逃生技巧、自救互救的专业知识,对人的安全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仅靠“纸上谈兵”难以取得实效,需要通过实际演练获得切身体验,在实践中养成。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应重视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克服客观条件制约,联合社会力量,借助社会资源,争取专业指导,建立常态机制。一是要社会化。高校应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利用防灾训练基地等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组织大学生开展危机情景模拟演练。二是要专业化。高校要与社会相关专业机构部门开展合作,争取专业技术支持,请专业人员现场进行逃生技能、自救互救技术指导,强化对大学生的专业规范训练,力求实效性。三是常态化。高校应协调校内外各相关部门,建立长期协同合作、相互配合的体制和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常态化危机应对演练,提高大学生安全逃生技能。

  (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培育校园安全文化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自然风险逐渐让位于人为风险,人类面临风险的成因,主要是由某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们的思维模式及行为习惯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规避风险的安全文化可以使人产生抵御风险的内驱力,正如风险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社会学家斯科特拉什所说:“风险文化体现了人类对风险社会的反思与自省。风险文化是依存于非制度性的社会状态之中,它的传播不是依靠程序性的规则和规范,而是依靠其实质意义上的价值观念。”因此,风险文化倡导对社会成员的管理方式不是依靠法规和条例,而是依靠带有象征意义的理念和思想。风险文化理论强调从人的角度管控风险,特别是人为风险,强调人的认知性作用,强调文化的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其中蕴涵着丰富的规避风险的理念,如“天人感应”的思想,它既是一种宇宙观,也是一种风险文化。大学生安全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变化,不断丰富校园安全文化内容,挖掘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将规避风险的安全文化思想理念植入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应引导学生树立“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人与外部环境和谐相处的安全价值观念;在思想上重视“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警示,对微小异常现象正确加以判断处理,不掉以轻心,视若无睹,遗留隐患;在行动上追求“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目标,体会美好生活取决于安全意识是否根植于自身头脑,将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