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教育学论文【精华15篇】(第3页)

86 次下载 20 页 34866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学生良好作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作画习惯对于素描学习有重要意义。初步进行素描学习时,学生会经常出现因为不知道画什么半途而废的情况,这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之于学生,不但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还是学生在行为习惯上模仿的直接对象。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就要树立良好的形象,起正面的带头作用,避免不良作画习惯对学生产生误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好的作画习惯,刘于那些坏的习惯要加以制止摒弃。如,在教师讲解完所有流程之后,仍会有学生记不住,他们还会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根据自己的习惯作画。这时教师需要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作画细节,对于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正确的地方及时表扬。另外,很多教师采取讲一部分画一部分的教学方法,笔者觉得有一定的可取之处,这样可以使学生不容易出现习惯性错误。但是这种方法不能长期使用,毕竟在绘画过程中讲解会打断学生的绘画思路,影响其绘画灵感。

  三、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我们各科教学都要注意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专业也同样。师生之间要互动,交流与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营造一个愉快的教学氛围。默写和速写是素描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相对于临摹和写生更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默写和速写的训练根本上改变了对事物观察和认识的角度,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画,对学生艺术个性的形成与绘画语言的磨练有着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克服写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对自然的机械模仿,发挥学生自己的个性。默写与速写对象的选择可以灵活多样,涉及的生活面广泛。在素描学习中,不乏一些学生临摹能力很好但默写和写生能力较差的例子,这是因为这些学生缺乏立体感和创新能力。一般来说,优秀的作品不单单要写实,还应当加入一部分自身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通过自身的创造使作品更富有新鲜感。面对气象万千的现实生活场景,只有经过观察、理解、表现,才能真正架起一座由基础教学通往美术创作的桥梁。

  四、强化所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很多学生不太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只是一味地埋头苦练。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单纯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感觉枯燥,而纯粹的实践训练又会让学生失去耐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对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在具备良好专业修养的同时,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实践练习过程当中不断掺杂理论知识,使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多教师在示范过程当中会不断给学生讲解画法,其实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平时要多向学生灌输绘画原理及技法,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空间意识,激发学生钻研、探究、创新的精神。给学生创造多看的条件、多练的机会和多思考的学习氛围,要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教学思路。

  五、在视野开阔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美术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在美术课堂中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定期带领学生参观画展,结合作品讲解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开阔眼界,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得到发展。此外,写生是素描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写生能力培养在素描学习中占很大的比重。外出写生时,学生更加接近形形色色的生活,在接近自然、陶冶情操的同时,画作更“接地气”。外出参观过程中,学生的激情很容易被带动,也开阔了视野。写生的过程使学生不局限于小画室之中,亲近大自然,心境更开阔,更能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高中美术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教学过程,在这期间,教师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和反思。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看、想、问、画、记”这几步是很科学的,这样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最真实的感受,从而达到一种欣赏者和作品合为一体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吴天红.高中美术课堂的素描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xx(10).

  [2]吴若朱.高中素描教学的体会[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xx(10).

教育学论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