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劳动关系管理论文(第7页)

122 次下载 18 页 31839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加强企业劳动关系保障机制建设,保证劳动者的权益

  企业劳动关系保障机制建立是对于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劳动关系建立要以健全劳动规章制度为基础,从源头上避免劳动纠纷出现的可能性。企业要在劳动薪酬、工作时间、安全保障、保险保障等方面给予员工明确的答复,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着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社会保险制度完善方面,要依法给予劳动着社会保险保障,尤其是对于劳务派遣、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提升劳动保障的覆盖范围。

  (3)建立劳动关系激励机制,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劳动关系需要企业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去推进,建立劳动关系激励机制十分必要。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和员工是要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的,企业和员工始终是利益的共同体。因而企业要是重视对员工的技能培训,给予员工职业发展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公平公正的职业晋升机会让员工看到在岗位上的职业发展机会,从而在各自的岗位上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选择。在薪酬和福利待遇方面,企业要给予员工公平的待遇,依据员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在假期、补贴、福利方面要保证员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将员工凝聚在一起,更好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4)发挥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管理机制,发挥劳动者主动性

  企业劳动关系机制构建要重视多参与主体的协作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在劳动关系问题处理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以全面的视角,以社会公共利益的协调最大程度保障劳动着的权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重视对劳动者的普法教育,对劳动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提升员工的主动性,自觉的捍卫自身的权益。企业要提升劳动关系机制保障的自觉性,协调劳动关系,建议员工和企业同等的地位,尊重员工的劳动、尊重员工创造的价值,推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社会公共管理視角下,企业、劳动着都是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构成,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对于劳动者、社会的责任,劳动者提升对权益保护的意识也是对自身的负责。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机制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劳动关系机制的构建必然会推进社会经济环境的良性发展,为社会带来推动性力量。

  作者简介:陈丹萍(1984年6月出生),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福建泉州,研究生在读,单位:国立华侨大学,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

  [1] 张鑫.社会责任视角下政府推进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xx.

  [2] 李长江,赵慧祎. 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五力”联动管理机制与对策[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xx,01:106-112.

  [3] 矫娟.建立健全工会工作机制 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02:33-34.

  [4] 周倩.对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管理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20xx,15:17-18.

劳动关系管理论文(第7页)6

  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自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正在以其庞大的职业群体、火爆的职业需求展现着这个领域诱人的发展前景。然而正如很多业内人士所分析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化、形式化、表层化的问题使得管理的理念与效果之间在总体上出现巨大反差。一方面是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技术,另?方面又是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手段规避法律,尽力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战略,以及劳动者的法定权益普遍受到侵害,劳资冲突不断加剧的现状。其间的缘由值得探究。

  一、劳资冲突是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

  经过二十多年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国劳动关系市场化的特征已经基本形成。劳动关系主体的市场地位、交换的利益关系及劳动力供求基本上是由市场配置的。但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劳动关系市场化运行实际上是在一种不均衡的状态下展开的。

  劳动关系原子化,是目前中国劳动关系构成的一个重要特点。所谓劳动关系原子化,首先是指劳动者是以原子化的个人形态进人劳动力市场交易。劳动者作为人而不是作为商品的人性化和社会化特征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个别劳动关系严重失衡。其次是集体劳动关系基本没有形成。全国每年签订的覆盖一亿多职工的七十多万份集体合同,竟然没有发生任何集体合同的争议,集体合同对劳动关系协调所发生的作用可见一斑。再者,以时不时发生的一些规模较大的劳工自发的集体行动为标志,劳工阶层、劳工意识、劳工自发形成的集体劳资关系初见端倪。总的来看,劳动关系严重失衡,劳工权益受损、劳资矛盾加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