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劳动关系管理论文(第16页)

122 次下载 18 页 31839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 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3。1 相对的协同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并不是没有矛盾、分歧的劳动关系。矛盾的存在是绝对的,并且矛盾也是任何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企业劳动关·54·系也不例外。它是在承认并且尊重劳动关系主体之间利益差别与分歧的前提下,通过协商谈判,寻找利益的均衡点,使矛盾双方在实现各自利益的过程中相互理解,达成共识。这是一种相对的协同,但是协同的结果表达了和谐劳动关系的目的与本质:企业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相互尊重,利益共享,而不是弱势一方对强势一方的奉献或服从。

  3。2 动态的均衡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企业劳动关系系统处于一种均衡运行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并不是一种绝对稳定的平衡,而是一种动态的均衡,它应该是线性的而不是点状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动态均衡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在强调均衡的同时注重发展。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经济技术、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等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中,内部劳动关系系统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就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均衡。企业劳动关系系统自身也在不断地进步、发展,这本身就体现了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

  3。3 长期的追求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最终形成具有长期性。从劳动关系系统的外部环境,也就是外部和谐性来说,我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政治民主的进程,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从企业劳动关系系统本身来说,劳动主体自身素质的提高也需要一个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发展的目标是利用资本、技术、信息与劳动力等要素,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在当今这个“强资本、弱劳动”的时代,以及我国大量过剩的劳动力,企业员工的劳动话语权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平等协商同样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4 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成维度在对和谐劳动关系内容和特征论述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将和谐劳动关系分为两个层面:基础性劳动关系(基础层面)和发展性劳动关系(高级层面)。其中,基础性劳动关系包括和谐劳动关系外部环境的和谐性与劳动关系系统运行和谐中使员工感到满意的部分两个方面;发展性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关系系统运行和谐中使员工体验到激励性的部分(见图1)。

  4。1 基础性劳动关系

  基础劳动关系是指企业劳动关系环境、主体和运行处于一种平衡稳定的状态,是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层面,是企业首先要追求和达到的。它往往与员工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满意感相关,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该维度主要包括健全完善的劳动法律法规和社保体系、政治的民主、企业合理的劳动规章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有效的劳动争议预防与处理机制、工作安全、友好的同事关系、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氛围等。

  4。2 发展性劳动关系

  发展性劳动关系是指员工在组织激励的作用下,对企业表现出更多的组织承诺,企业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信任度增加,同时企业绩效也达到提高的一种局面和状态。这是和谐劳动关系的高级层面,与员工体验到企业劳动关系的激励性相关。该维度主要包括有成就感的工作、领导的赏识、社会的承认、竞争性的薪酬、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等。

  5 和谐劳动关系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是由资本、劳动等各种要素组成的一个经济体。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合理调配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生产要素的重要程度和作用并不相同。例如:在企业的初创阶段,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市场的开拓和营销网络的建立等处于重要地位;而在企业的成熟阶段,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的巩固、企业组织形式的革新等则处于重要地位。但是,无论国有企业处于何种阶段,在各种要素里面,劳动还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只有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尊重和实现劳动者的权益,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员工由被动的执行转变为主动奉献,从而实现其它各生产要素作用发挥的最大化,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5。1 和谐劳动关系对构成国企竞争力的各个生产要素具有关键作用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资产规模的扩张、营销能力和经营优势的形成与发挥、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创新都离不开人的支撑。这是因为企业的固定资产、资金和技术等,都是由人所掌握和控制的;企业组织是由人来设计,也是为人而设计的;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也是由人来实现和推动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