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管理会计论文(热)(第6页)

158 次下载 21 页 35635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及运用

  1.核算对象

  物质流成本会计所关注的重点是企业内部成本分析,试图使各个环节物料的投入、转换、损失等数量可视化和明晰化,从而得出各个环节的物质消耗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影响,进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找到减少物料投入、提高材料和资源利用率的关键节点。为了实现各个环节数据的可视化和明晰化,一般把物质流成本会计中的成本分为物料成本(也称物料能源成本)、系统成本和配送/处置成本三大类。其中,物料成本主要指材料、电力、水和燃料等的直接采购成本;系统成本一般指人工成本、折旧费和其他管理费用;配送/处置成本产品配送成本、废弃物的'收集、整理、搬运处置费用。划分三大类成本的依据主要根据以上三类成本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其中,物料成本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最大,其可以对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产生影响,其相应的废弃物的治理成本也是最高的;配送/处置成本一般是在企业的销售环节与废弃物的处置环节发生,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居中;系统成本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其发生在企业内部。日本在德国MFCA模型的基础上对物质流模型和流转成本进行了改进,在输入端把物质资源分为材料和资源两类,在输出端把产品分为正制品和负制品两类。正制品是指企业所生产的合格产品,其成本是资源有效利用成本,企业可以通过销售合格产品获取利润;负制品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等废弃物以及处理这些废弃物所花费的成本,其成本成为资源损失成本。通过以上方法对产品进行分类,并将成本在两类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与核算,可以清楚地得出每个生产环节中正制品与负制品的比例,找出负制品比例过大的物量中心,分析其成本构成,并采取优化措施,从而提高正制品比例,以实现以较少的物料投入得到较大产出的目的。

  如果企业在做会计核算时,既考虑正制品的获利也考虑负制品的环境成本,并且通过考虑各个生产环节在整个生产周期各种物料和资源的投入、流转、产出过程,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此外,MFCA还可以帮助企业掌握零部件、副产品的物质流动。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并相互交错,很难明确地记录各种物质的流动过程及数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MFAC核算提出“物量中心”的概念,物量中心是指有着相同性质的生产过程或相同资源消耗方式和原因的生产流程。MFCA是在对企业环境流转环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资源在企业中的流转路线对企业划分若干适量数量的物量中心。

  2.核算原理

  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类似,MFAC也遵守质量守恒原理,不同的是其还引入增量平衡原理。传统的核算方法,完工产品承担所有的费用,其试算平衡为:∑本期投入物质+∑期初存货=∑本期输出物质+∑期末存货,很明显这不符合实际的生产情况;引入增量平衡原则的MFAC核算试算平衡为:∑本期投入物质+∑期初存货-∑(本期输出物质+期末存货)=物质损耗(浪费)①,通过上述两个公式的比较可以发现,MFCA核算可以计算出物质损耗量,从而使由于浪费所造成的环境负荷可视化。企业生产过程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的物量中心连接而成,企业投入的材料和资源,在输出端一部分以正制品输出,另一部分以废水、废气废固等负制品形式输出。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其内部物质流试算平衡可以表示为:∑输入=∑产品+∑固废+∑废水+∑废气。经过简单的数学变化,可以计算出废弃物的数量,即:∑输入-∑产品=∑固废+∑废水+∑废水②。①②联立可得:∑固废+∑废水+∑废气=∑本期投入物质+∑期初存货-∑(本期输出物质+期末存货)。

  3.物质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操作步骤

  (1)划分物量中心

  物量中心的划分是为了更好记录各阶段物质流动的过程,划分物量中心的数量要适中,过多的物量中心计算繁琐而且冗余,较少的物量中心不能清晰记录数据的物质的流动数量。

  (2)获取企业物质流的数据,以反映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物质流数量和方向

  收集数据之前,首先要确定搜集数据的项目,从而确定数据的范围,再根据相关资料进行收据搜集。如果企业有资源管理系统(ERP),获取各界阶段各种物料和资源的投入量、转移量、产出量比较容易;如果企业没有ERP系统,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比较麻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