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管理会计论文(热)(第9页)

159 次下载 21 页 35635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目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暴露的问题根源在于不清晰的产权关系。高校后勤实体是从学校分离出来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引进市场机制为学校广大师生提高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因此,必须明晰高校与后勤实体之间的产权关系,将资本保全原则贯穿到理财全过程之中,让经济效益观念深入后勤财务管理各个方面。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应该确定为服务最优化和耗费最小化,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使各种资源的耗费尽量达到最小。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应该根据各个业务分部和具体业务来加以确定,在服务最优化和耗费最小化这个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细化、具体化。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内部控制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是在保证资产安全、信息真实等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而且有利于明确集团与分公司各自的责权利,实现集团整体战略目标。在高校后勤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也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部控制。

  预算管理要注意运用激励和约束双重机制,营造激励环境,调动企业经营者积极性,约束经营者不利行为。预算管理要以成本控制为重点。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高低,将成本费用层层分解到各班组,同时,提高成本费用指标的考核力度,将成本费用消耗与个人业绩挂钩;预算管理要以资金平衡为准绳。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对每一项收支都要进行认真核实,纳入预算,实时控制,保证资金合理使用。

  在预算制定后,要建立预算落实的相关制度。

  各单位要对预算进行追踪,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问题出现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参与总结分析预算执行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调节平衡收支计划,具体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将预算责任与责任人收入挂钩,通过与各单位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状及建立综合考评体系,来强化预算的考核。

  3.建立科学的成本费用管理机制高校后勤实体服务性质的特殊性,决定其不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和财务管理的目标。因此在财务管理体制上,要着重成本控制。成本费用管理的关键是确实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因此紧紧抓住成本中占主要成分的原材料成本,合理制定各项材料的消耗定额显得非常重要,这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减少浪费。

  建立健全材料的各项原始记录,可借助现代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各项材料从采购到入库到出库到消耗进行细化管理,并与产出进行对比分析,为材料管理工作和考核工作提供依据,并将各项材料消耗指标层层落实到各个环节,使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职工都参与成本费用的管理,做到使每个人在成本费用管理中既有压力和责任,又有一定的权利和利益。

  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除了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外,还要建立与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成本监督检查系统,对各部门成本核算情况及时监督检查。根据各项定额和原始记录,定期考核,与职工收入挂钩,使各项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实行后勤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一般情况下,高校后勤都是多实体运作模式,各实体资金运作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资金管理体制包括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周转等。但高校后勤体制的特殊性决定其在资会的筹集上受到一定的约束。因此高校后勤资金的管理应做好对资金运用及资金周转的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对高校后勤企业集团而言,只有控制了分公司的财务收支,控制其资金的流动,才能使分公司按照集团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高校后勤可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这种统一结算模式为各分公司资金运作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提供了保障,使集团能够及时掌握各分公司的资金状况,并对其进行调控;这种模式可将集团内部各企业暂时闲置和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再以发放贷款的方式将其分配给集团内需要资金的企业,从而既满足部分企业的需要,又减少资金的沉淀,可实现集团内部资金的相互调剂余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