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教育论文15篇[优秀](第7页)

本文共计351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家长在少儿音乐教育中的负面作用

  凡事皆有合适的度,只有掌握好分寸才更容易获取成功。在少儿音乐教育中,家长也有着需要把持尺度,避免过多的干涉,也避免不闻不问。家长的负面作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盲目型、高压型及应考型。盲目型家长通常根据个人兴趣来要求其孩子,不考虑孩子是否适合,是否喜欢,使孩子被动接受而并非主观意愿的学习音乐知识。往往,这类家长会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爱好班,使孩子在忙碌中难以分清主次,没有兴趣的学习极易转于应付,使学习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高压型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急切的希望孩子取得成绩,而没有顺应孩子自然的成长和学习规律,使孩子承受过高的压力,易造成孩子行为的机械化,大大降低了孩子的创造力,拔苗助长而起到负面作用。应考型家长主要以考级或有利于升学为让孩子学习音乐的主要目的,通常是突击学习,强化训练,带有过多的功利目的,使孩子处于疲惫的状态,并不利于其成长和学习。

  三、如何促进家长在少儿音乐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首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切勿起到上述反面作用。其次,音乐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少儿音乐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长的参与,一个人在音乐上的成功也通常与其家长有紧密的关系,家长对音乐有所了解并热爱,将有助于其子女在音乐上的提高。音乐并非是死板的,而是活跃的,是建立在懂得的基础上的,而父母对音乐的热爱和了解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氛围,增深其子女的乐感。同时,家长应掌握与少儿心理学相关的知识,能够以少儿容易接受的方式鼓励其学习,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音乐是灵动的,有着神韵之美,音乐素养涉及诸多方面,各方面相互联系与促进,构成统一的整体。音乐能够帮助少儿更快更好地熟悉及适应环境,感知旋律,在习惯中感知,随音乐而模仿、运动,进而促进其智力发展。少儿对音乐的学习需要其主观上的兴趣,还需要学校和家庭客观上的辅助。学校和家长均应以最积极和科学的态度来助力少儿的音乐教育与学习,使少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教育论文6

  摘要: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使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来理解音乐,为音乐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音乐艺术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提高其音乐素养和丰富人格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塑造其完美人格,使学生能够放飞想象的翅膀,回归音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养;学习兴趣

  前言

  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多元化的作用和重要意义。而兴趣则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紧密相连,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条件。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时,教师才能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回归音乐,感受音乐之美。《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体验、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将音乐情感体验作为载体,运用有效地教学策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以及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来丰富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审美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完善人格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1.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和教学环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教学环境和氛围是紧密相连的。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良好的音乐氛围可以使学生沉醉在音乐美的熏陶中,教室的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厚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和活动,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艺术美。例如:教师可以在课间或者课余时间,为小学生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定期举办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在教室的布置上体现温馨、优雅和艺术气息,可以运用乐器、歌片、图片等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