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幼儿教育论文15篇【优秀】(第5页)

90 次下载 22 页 37624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其次,教师的年龄和外表也是不可忽略的。除了相貌外,穿漂亮衣服的、健康的老师,也是幼儿和家长所喜爱的。所以,幼儿教师还应是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衣着美观大方的。

  最后,幼儿园的跟班制度也受到家长和幼儿的欢迎。 教师与家长应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可使教师和家长形成随时交换意见的习惯,拉近家园间的距离,促使双方在育儿问题上达成共识。我认为,接送孩子时的短暂交谈是一种最简便的沟通方式。通过它,家长与教师可以及时地互通信息,了解孩子在园、在家的情况。这样的交流家长会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在心里就会认同你是一个会观察、有责任心的教师,对你产生信任感。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对每一位幼儿的性格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深入的了解,所以能做到因材施教。而幼儿和家长对教师也产生一定的情感,对教师更加信任。这样,有利于家长工作的开展,家园同步配合,帮助幼儿获得进步。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提高: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要关心热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一视同仁,当幼儿犯错误时,对幼儿坚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平时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要为人师表;其次要善于学习、热爱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幼儿与家长的认可。

幼儿教育论文4

  幼儿3岁前基本上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此期间,由于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或由于幼儿自身身心发展出现的某些障碍未能及时得到妥善的消除等原因,幼儿会表现出一些品德方面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好哭、说谎、胆怯等。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小班幼儿争抢攻击行为对同伴和集体的学习、生活妨害最大,假如争抢行为不及时矫正或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得当,这些孩子很可能成为“问题儿童”。笔者尝试运用正强化理论矫正小班幼儿的争抢行为作了一点探索和研究。

  一、小班幼儿争抢行为成因

  小班是幼儿进入集体生活的开端,由于幼儿年龄小,爱模仿,可塑性大,易受暗示,好行为易于培养,坏习惯也容易形成。因此,老师在这一阶段帮助孩子形成良好行为方式和习惯,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尤为关键和重要。这一类幼儿不及时矫正或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将来很可能成为“问题儿童”。据统计,小班争抢行为的幼儿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老师们都觉得现在带班越来越“吃力”了。从社会适宜观点而言,孩子的任何不良行为出现,皆可视为适应困难的征候,显示孩子遭遇困难,不仅无法以自己的智能、经验去克服,而且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去适应环境的需求,唯有诉诸偏差行为以满足。从心理卫生的观点来看,孩子的不良行为显现,皆可视为求助呼声,需要老师来帮助,予以有效的矫正和辅导。幼儿期属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是初级阶段,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比较差,通过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或要求他们自我约束的办法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而斯金钠提出的强化控制论恰恰为我们塑造幼儿良好行为、矫正幼儿偏差行为提供心理学上的依据。

  二、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强化矫正策略

  对于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交往沟通能力欠缺,特别是行为偏差的儿童,情绪上与老师对立,老师的说理、劝告根本无济于事,常会让老师感到无从下手,直接实施强化措施会有很大的障碍,有必要从心理上、思想上与幼儿进行沟通,营造和谐氛围,有助于激发和提高期望行为的发生率,保证强化策略顺利实施。

  1.关注争抢行为的幼儿,搭建心理桥梁。争抢行为的幼儿常招老师批评、责骂。老师不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害怕和远离老师。因此,老师应更多的给予他们关爱和关注,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孩子,多用赞扬、肯定的方式与幼儿对话,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只有老师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内心世界,才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喜欢上孩子,也只有让孩子喜欢上老师,他才会配合教育。

  2.寻求家长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孩子的在园表现,家

  长不能直观了解,他们不能客观的认识评价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因此,老师更要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运用录像的方法记录孩子的不良表现,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育,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