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的论文(优选)(第2页)
100 次下载 24 页 42092 字【 字体:大 中 小 】
(2)定额子目评价,计算P(t)中各子目的.适应度F(xi)=Fi,子目的适应度越大,该子目被遗传到下一代的概率也越大;反之,子目的适应度越小,该子目遗传到下一代的概率也越小。
(3)计算比值Fi/∑Fi,即为各个子目在选择操作中被选中的概率,进行选择操作,来确定各个子目被选中的次数,得到中间群体。
(4)交叉变异操作,即对每一个将要进行变异的子目,由1到L之间随机地设置一个随机数k(变异点),得到第(t+1)代群体P(t+1)。
(5)若t<T,则令t=t+1,转(2)反复迭代计算,得到最大适应度的定额子目作为最优解,运算停止。
根据课题组的要求,采用问卷调查获取概率值得方式,运行参数如下:定额子目M=10终止代数T=200交叉概率Pc=0。7变异概率Pm=0。001该问题的最优解,即工程项目分部工程划分重点为基础工程、梁柱工程、墙体工程、土石方工程、屋盖工程。显然,这种划分能够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将该定额子目作为网络分析的工序,可以实现成本最省的目标。
四、结语
建筑工程过程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成本管理模式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工程项目划分的多样性。
通过优化分析,基于成本控制的工程项目划分符合施工组织技术,达到成本最优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1]钱祖俊,王宝慈。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J]。工作研究,20xx,(20):35—36。
[2]刘正波,王新林。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初探[J]。人民长江,20xx,39(14):99—100。
[3]方建国,陆宁,来延肖。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成本控制的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1):6—10。
[4]袁芳,沈杰。建筑工程量清单项目划分原则探讨[J]。南通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2):22—25。
项目管理的论文2
会展项目管理实训课程是培养会展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核心实践课程,该课程实施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会展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自20xx年会展管理类专业开办以来,各高校在会展项目管理实践教学上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目前多数高校采用的是展会现场服务实践为主,课内单项实训为辅的实践教学模式。由于受展会时间、现场服务内容等条件的限制,该模式存在:“实践内容不系统、与理论教学内容差距较大、学生专业素养及实际操作技能难以得到全面提升”等问题。为此,本文在借鉴财务、营销等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会展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内容及教学实施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以解决目前会展项目管理实训课程教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一、会展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的基本构想
会展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是把会展项目的基本状况和管理运作任务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将复杂、抽象的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体验式情景教学方式。其基本构想包括:教具设计和教学实施。首先,课程的教具由6-8张沙盘盘面组成,分别代表6-8个相互竞争的会展项目管理团队,沙盘盘面按照会展项目管理过程划分为启动管理区、计划管理区、执行与控制管理区以及项目结束管理区四大区域,每个管理区域内设置有具体工作任务,例如:启动管理区域内设置有:团队组织与分工、编写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工作任务。其次,教学实施前应把会展项目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及条件展示在盘面上,再由学生组成6-8个相互竞争的团队,在沙盘上进行3-5年的运营与管理模拟实训,实训要求学生将团队组织、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管理等管理理论与方法渗透到每项工作任务的实际操作中。学生通过参与模拟经营->对抗演练->教师评析->学生感悟等一系列实训活动,会对会展项目管理全过程有一个真实的体验,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管理技能及决策能力的提高。
二、会展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步骤
(一)会展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优化策略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论文
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措施论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探析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
浅谈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多元评议为写字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论文
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究论文
中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结合论文
图书馆与国民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论文
发表教育论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项目管理沟通的意义和方法
论文致谢的意义和作用
试论荀子发展儒学的方法和途径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
教育论文的写作意义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