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论文(优选15篇)(第21页)
78 次下载 25 页 43014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关键词:营改增;税收政策;企业;税收筹划
“营改增”税收政策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但是该政策在20xx年8月就已经展开了试行工作,因此在此方面,我国相关经验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于企业而言,传统的税收筹划方案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政策环境,企业财务人员也纷纷的随着新政的下发做出税收筹划方案的调整改善,进而有效的为企业运营提供更好的财政支持。
一、“营改增”税收政策基本分析
“营改增”主要是将传统的营业税转变为增值税,从而对税收征收的具体范围与税率进行调整。征税具体范围集中在现代性的服务业、交通运输行业等行业,其中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物流、咨询、研发技术、文化创意、有形动产租赁等相关的服务也。在税率方面从原有的13%、17%之上添加了6%与11%的两种税率分档。对于全年销售额低于500万的行业,则可以采用3%的税率统一性的征收。进行“营改增”的`税收政策主要是以往营业税的征收方式不利于企业发展,给予企业较大的负担,同时会影响干扰增值税抵扣处理,会形成税收征收中计算与管理中的障碍。传统营业税主要是对企业经营额做对应的征收,一般营业额超过了一定标准就则需要征收对应的营业税,同时不可以进行抵扣,进而提升了企业运营负担。由于整个产业链条的层层征收,会提升实际服务与产品的最终价格。其次,营业税对增值税抵扣产生干扰。增值税是所有税种中较为中性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公平性。在其征收中,对征收客体没有区别,较好的促进企业做的更大更强。然而该税种覆盖率较大,但也有部分企业没有实行增值税,进而会导致该税种中性作用下滑。增值税采用税额抵扣处理办法,仅仅针对企业增值过程做税费征收,税费最终通过消费者做对应承受,然而现实中企业营业税较多,较多商品与服务所含有的税款无法通过税额抵扣来处理,进而对增值税抵扣产生一定干扰性。其三,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合并存在会导致在税收管理与计算上产生较大的困难性,尤其是企业自身属于混合型的经营体制,对两种税收分开计算会增加工作量,而“营改增”后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财务相关工作,提升工作效果与降低管理难度。营改增逐步得到推广,总体来说,对于企业可以达到降低税负的作用,进项抵扣的项目明显增多,例如在劳务费可以依照税率抵扣划归到进项增值税等,交通运输与服务业都可以通过增值税发票达到抵扣进项税,相关操作都在一定程度的降低了税费的实际缴纳数额。因此,需要充分利用营改增的税收政策做好对应的企业财务工作调整。甚至需要在企业管理上改善对应的经营模式,有效将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企业应有的经济效益。
二、“营改增”税收政策下的企业税收筹划对策
(一)调整产业链定价
“营改增”之后,企业缴税的类型出现改变,从营业税转变为增值税,需要对应变化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理,需要对上下游产业的对应价格体系做调整。如果上游企业能开增值税发票,可以提升进货价格,如果下游企业属于普通的纳税个体,企业可以提升销售价格;如果本企业有开具增值税发票能力,下游单位可以在得到进项税额后提升价格来达到对应抵扣,由此可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营改增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企业价格体系产生较大影响,产业链中的价值分配情况也会对应出现变化,因此要开展价格体系调整。
(二)纳税人身份选择
增值税纳税人可以划分为一般性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人身份的差异会承担对应不同的纳税义务与权利。营改增之后对于年销售额在500万内的企业可以设置为小规模纳税人,对于超过500元的企业则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可以有效的减少税负压力,因此尽可能的能向小规模纳税人身份靠拢。对于年销售额在500万以上的企业,可以尽可能的确保企业诉求之下,将应税服务分解到子公司中,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税务筹划效果。同时还可以在销售额更为科学合理的分配中,将销售额推迟到促使企业应税额度低于对应标准来达到税收筹划的效果。过去,纳税人财务制度与披露制度上都有较为严格性的标准规定,会提升企业自身的税务成本。在营改增之后,可以给予企业更多的税务筹划空间,有效应对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