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文(优秀)(第16页)
本文共计3838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5结论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主要形式,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多媒体技术信息多元化和操作灵活性的特征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大大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要注意实效性、基础性和适当性原则。建议幼儿教育要高度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该督促教师深入地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进行研究,积极地丰富相关的知识和提高相关的能力,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幼儿教育论文13
【摘要】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十分明显,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介绍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概念及幼儿园“小学化”的主要危害,并对如何走出幼儿园“小学化”的误区进行了思考,希望能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防治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 倾向 危害 防治
引言
近些年,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水平也有所提升。但受到应试教育和不良社会宣传的影响,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小学化”倾向变得十分突出,严重损害了幼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该现象已经成为了影响幼儿园发展的最大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前提是明确什么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并正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性,在政府、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使幼儿教育发展中走出“小学化”的误区,促进幼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何为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是指幼儿园参照小学教育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将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引入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中,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为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包括写字、珠心算等;忽视幼儿的兴趣培养和情感教育,以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课表和作息时间完全参照小学的教学安排;日常的操作规范也同小学生完全相同。
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危害
1。扼杀儿童天性。游戏作为幼儿时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幼儿最感兴趣也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幼儿教师往往都会忽视这一教学模式,用“小学化”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使幼儿失去了在游戏中获取知识的机会,致使幼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遭到扼杀,对学习失去兴趣。
2。浪费教育资源。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心理、生理、知识技能接受能力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决定了每个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应大不相同且各具特色。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掘孩子的天性,培养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果坚持在幼儿园中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只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幼儿在步入小学后会对重复的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因此,错位的教育模式对儿童的未来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不利于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发展。过早加入小学课程在幼儿园教学中,不仅给幼儿教师造成了一定的教学负担,而且致使幼儿课程变得杂乱无章,失去原有的条理性。小学课程的硬性加入,违背了幼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此外,幼儿教师不具备小学教育的专业素养,很多教授内容都有所偏差,幼儿在接受错误知识后很难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纠正,这也严重影响了小学教育的发展。
4。违背新时期人才建设的要求。新时期的人才是学习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具备创新意识、能快速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高素质人才。幼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无疑是揠苗助长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建立,很难培养出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
三、怎样走出幼儿园“小学化”的误区
1。顺应幼儿发展规律,体现幼儿特点。幼儿园的所有教学工作都应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体现幼儿的特点,首先确立启蒙教育应以开发幼儿智力为主要目标,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生活中最基本和基础的内容。其次,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日常活动,如集体活动、自主活动、趣味游戏等。最后,重视游戏的教育性意义,合理开展有益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