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第16页)
本文共计4558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音乐表现怎么交往合作
民主平等的氛围是进行良好交往合作的基础。从音乐表现的角度看,音乐表现中的交往合作,主要是在表现者之间以及表现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协作。因为音乐表现的是美:美的节奏,美的旋律,美的舞姿,美的情感。所以同学们在相互欣赏的过程中,都喜欢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这是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的有利条件。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既有独唱、独奏等充分发挥个人独特创造性的音乐表演形式,又有不同旋律、不同节奏、不同音色、不同声部纵横交错相互协调的多声部合唱、合奏。如果说,独唱、独奏能使人充分感受到艺术表现的自由与无拘束的话,合唱、合奏则能在集体艺术表现中,使每一位参与表现者之间产生心灵的共振,使每一位参与表现者体验到只有集体合作才能实现的默契的审美愉悦感。久而久之,每一位参与表现者的’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合唱、合奏等集体活动是学生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交往合作的主要领域。在音乐表现活动中学习相互交往合作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l.学会相互融洽
我们指出音乐表现中的交往合作还包括表现者与受众之间的多向互动,如他人的欣赏、反馈评价,即使个人在小组、班级表演中获得同学们的好评,也是一种默契的交流。那么音乐表现首先要与受众相融洽,才能实现良好的交流。因为如果表演者不顾当时的环境条件,脱离当时的情景,那么他的表演肯定缺乏感染力,不能引起同学的共鸣,也就达不到表演的目的。也许某个节日在学校舞台上表演一曲,全校的师生都知道你的名字了,这不是很好的交往吗?所以一方面要提高个人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从交往合作的高度认识自己的表现,使自己的表现贴近观众,以营造融洽的气氛,这是交往合作的精髓。
2.学会相互聆听
聆听他人是学会交往的基础。在合唱、合奏等群体表现活动中,每一位参与者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在表现过程中必须学会聆听同伴的唱奏,应该知道任何过分突出自我的做法都会影响集体表现的和谐性。因此,通过聆听音乐美妙的和声、感受同伴的协作,将大大增强交往合作的主动性,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心理基础。
3.学会相互烘托
在合唱、合奏中,每一位参与者可能属于某一声部,有时自己所参与的声部处于主要表现地位,有时处于陪衬地位。这种有主有次的合作表现,需要参与表现者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该大胆表现时就倾情表现,该做好陪衬时决不喧宾夺主。只有分清主次,才能互相烘托共同表现,这在一个乐队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乐于助人的交往合作品德。
4.学会相互激励
赞美他人是交往成功的诀窍。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单独表现行为与在群体中表现的行为是不一样的。人们在群体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激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群体心理意识。合唱、合奏作为一种群体行为,同样需要群体各成员相互间积极的互动。在实际合唱、合奏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如果合唱、合奏者中的大多数成员都精神饱满、全情投入,那么整个群体就会产生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艺术表现的质量会大大提高;反之就会精神萎靡,表现力低下。因此,学会合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在群体表现中全情投入,以自己的饱满情绪去激发同伴的情绪,同时又善于接受同伴的情绪激发。最终达到审美情感表现与审美情感体验的更高境界,学会欣赏自己又赞美他人。
音乐的织体层次丰富,学生通过合作表现的训练从中感受到“和”的美,领会合的力量,懂得个人与集体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重要性,还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团结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之情。人们常说音乐无国界。音乐无须翻译,用音乐进行心灵的交流沟通有它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发挥这种优势,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由此构筑生命的和谐,世界的和谐。
音乐论文(第16页)13
城市是商贸、消费、教育、服务的集聚体,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有偿文化消费的需求分析,是城市合理构建与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这就需要研讨该城市一种“在地性的”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方式———有关她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探讨文化如何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滋养与发展,并纳入区域规划。大规模的城市体,也意味着是高等院校的集聚之选。高等院校的建筑群落,作为大型公共建筑的同时也常常被作为文化性地标,她们在现代城市发展的多层次建构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席位。浙江音乐学院作为典型的建设案例,无论从建筑设计,校园景观营造,还是校园公共艺术与公共导视系统设计等各方面都体现出了文化艺术特色。该项目的理念与设计实施,尤其是其力求作为浙江文化地标的诉求,其对城市环境的创造性手法,都值得我们展开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