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音乐论文(第15页)

17 次下载 25 页 45589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2开展形式多样推广与交流活动,激发与维系初中学生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资源优势,组织与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对于实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推广民族音乐元素具有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这就要求可以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在课间休息时播放经典的民族音乐曲目;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指向组建不同内容的课外活动小组,来实现对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进一步推介与学习;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民歌、民族乐器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来进一步夯实民族音乐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植入与发展的基础。这对于推动民族音乐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植入与推广,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国民族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2]朱姝.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36):180-181.

音乐论文(第15页)12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音乐的最大特性就是必须通过个体或群体的表现才能展现出来,这就为人们展现自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我们认为表现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表现使自己和他人获得愉悦的享受,生活的乐趣,这才是表现的真谛。没有表现就没有音乐,同样没有交往合作,表现也就失去意义。那么从音乐教育中学会表现,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通过交往合作来达到生命的和谐,就成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下面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这个问题。

  一、音乐表现需要交往合作

  l.这是由音乐表现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音乐表现本身蕴涵着交往、需要合作。体态律动是一种最基本的学校音乐表现活动;演唱、演奏是最主要的音乐表现实践活动;综合性艺术表演,如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音乐剧、简单的歌剧(戏剧、曲艺)片段表演等,是最复杂的合作性音乐表现活动。音乐表现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本身就是一种合作表现,需要每个参与活动者将自己看做群体中的一员而与其他人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不仅需要学生的各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学生形成一股合力,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当学生参与表现时,听到自己与同伴发出美妙的乐声,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听到受众热情的赞赏时,又会产生极大的自豪感,同时又进一步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去,这就是音乐表现中的交往合作给同学们带来的极大的乐趣和学习原动力。因此,群体性的音乐表现活动,对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形成与他人协作的态度、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是极为有效的。

  2.这是由教学的本质决定的

  新课程改革将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超越。教学中的交往,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包括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在教学中实践交往互动,在动态中实现有效教学。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作为表现艺术的音乐,显然音乐表现是音乐学科的一大特色,音乐表现就是以音乐为媒介展示自我的过程。我们认为展示自我必须要有展示对象的存在,孤芳自赏不应该属于表现活动。因此音乐表现还应包括与受众(接受的对象)的多向互动交往,表现与交往不可分,没有交往,音乐表现也就失去存在的基础,音乐也是交往的`艺术。没有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没有交往的表现是假表现。所以音乐表现更应该遵循教学新理念,应该强调从音乐表现中学会交往合作,以实现音乐的社会交往价值。

  3.这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在一项报告中指出:“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合作”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是成功的阶梯。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与社会共处不仅仅是人生的技巧,而且还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音乐表现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音乐教学的领域之中,其价值还会对参与其间的每一位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产生影响。在日益强调个性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培养学生在踏上社会后与他人协调和谐地共存的素质与能力。而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合唱、合奏等音乐表现活动正能起到这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