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的论文(第17页)
本文共计3694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教师不要着急“上课”,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主动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会倾听,并在倾听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启发思考,尊重学生意愿。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加深印象,深化理解。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仔细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中,给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挖掘自身天赋,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可以说,教师的鼓励是对学生良好品质养成的最佳助力。
5.优化评价方式,关爱学生。教育评价对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合理的评价方式直接导致赏识教育受到局限,使赏识教育的策略单一而枯燥。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优化评价方式,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思想、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
教师要明确一点,教育评价并不等于分数的量化。因此,教师的赏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和作业情况,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真所谓:“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无形生命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通过多种教育引导的方法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赏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实现“快乐学习”,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教学策略,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机。
赏识教育的论文(第17页)13
赏识是对幼儿的欣赏与认同,它是一种精神催化剂,可以给予幼儿自信心,推动幼儿朝着成功的方向发展。赏识教育是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此基础上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由此所产生的一种符合现代幼儿园活动原则的教学方法。在开展赏识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们树立自尊、自信,引导幼儿积极向上,走向成功。学前教育是幼儿成长、发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对于成人的表扬和认同有着极大的期望。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对幼儿使用恰当的赏识和心理暗示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那么,我们需要怎样在幼儿园活动中开展赏识教育呢?
一、讲究赏识艺术,尊重幼儿认知需求
幼儿由于年龄、认知、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对事物的感受与理解与成年人有着极大的不同,他们表达自己情感态度的方式也与成年人不同。幼儿独特的心理、语言表达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尽管在成人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但是这种想象正是他们思维、创造的结果,我们可以将幼儿的这种行为看作是一种艺术表象。幼儿教师需要在活动中尊重幼儿的艺术行为,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审美标准来评判幼儿,更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果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站在幼儿的角度来审视他们的行为,对其予以肯定,有利于培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园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赏识教育建立在对幼儿自尊的保护上,在尊重幼儿人格的基础上,善于用肯定性的、激励性的语言对其进行赏识。例如,在绘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画下自己眼中的春天的时候,有一个孩子仅仅用树叶颜色由浅绿到深绿的变化来展现他眼中的春天,这是一种对生活细致观察的结果。我会对这个孩子进行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也要留心观察生活,并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以激励性的语言来赏识幼儿,不仅指对幼儿的成功进行肯定,还要在幼儿失败的时候给予激励。让幼儿能够真正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丧失斗志。面对幼儿的失败,我们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来让幼儿进行体验,在尊重和信任中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二、搭建赏识舞台,尊重幼儿表现需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具备自己的独特性。一个幼儿即便表现得再差,他也有自身的闪光点。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寸有所短,亦有所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才能,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潜能。我们在活动中,需要抛弃世俗的教学观念,善于观察、发现、分析幼儿,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并为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注重为幼儿搭建被赏识的舞台。例如,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班的某孩子不喜欢说话,其表达能力极差。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直接对其进行批评,而是先观察他,通过联系家长了解原因,此后我会在课下找他聊聊天,鼓励他勇敢地张开嘴巴说话,即便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句话,只要是完整的,我就会对他进行表扬。同时,我还鼓励他多和小朋友交流,为他搭建交流的'机会。在班级开展讲故事、小品表演等活动的时候,我会鼓励这个孩子积极参与,使他在舞台表演中勇于开口说,敢于表现自己。通过教师的“赏识”,给了他说话的勇气,使他培养起了成功的心态。幼儿在学前教育中,被赏识,才能不断敞开心灵,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以至不断成长、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