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德育教育论文(第15页)

本文共计3376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得以传承

  一个民族的振兴和发展,一方面体现在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这个国家的文化精神传承力上。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水必有源,而后不绝。木必有本,而后向荣”。例如美国,没有特别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所以也就没有类似于我们国家健全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他们是结合自身民族特性以及依靠严密完善的制度发展起来的强大经济体系,但我们一些人只被美国迅速发展起来的经济步伐所吸引,所以我们学会了应该提前享受,每天都在房贷、车贷等压力中摇摆,逐渐丢弃了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而如今在欧美一些国家的城市却出现了孔子学院,以及学习儒家思想的风气,这些足以说明,“当今任何民族或国家的文明发展和道德进步,都不可能不受到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和道德文明成果的影响,同时各国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道德传统,这是发展自身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发展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谁也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1]所以在我们国家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被一些表象所误导,更应该做的是我们应该如何汲取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并且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高校中不断的被传承、被推进。我们知道,传统文化中有着内涵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但它并没有随着高校的教育改革的推进而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反而长时间在高校德育教学过程中呈现“断裂”的状态,同时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用“知之甚少”来形容毫不为过,个中原因复杂多样”[2],不论国家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其正确的人生理念、浓厚的人道精神都会直接或间接决定着社会发展的程度,因此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指向价值。所以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提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质,已经凸显成为高校德育教育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二、高校应在德育教育中深化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一)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于儒家学说中。”[3]其实儒学创始人孔子本人很少从纯粹理论的角度去教导学生何谓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而是在实践中教导他的学生,亲身示范给学生如何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人。针对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某种偏差,儒家道德思想所具有的浓厚实践性品格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回归生活世界、重视学生生活和社会活动有很强的借鉴作用。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身作则,在教学工作和个人生活中我们应该心系他人,严己宽人,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坚持知荣与明耻的统一,身体力行的去倡导传统文化的精要所在。只有教育者感受到传统文化对于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才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切身感受这种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品质对于社会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意义。

  (二)建立健全的德育品行评价体系

  当代大学生给社会的普遍感觉就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并时时体现在生活和学习中,如心态浮躁,对他人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是非辨别能力差,当关系到个人利益或遇到所谓的关键时刻如考试、评奖、毕业、求职等就会发生知与行相背离的行为。虽然学习靠自身,但是如果高校的德育教育能够从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入手,在学生学期品行评价上体现科学、客观、公正。将学生的基本人生态度、道德信念和行为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内化的道德意识外化为道德行为,为学生建立一个“德育综合纪实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与鞭策。又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同时立体地展现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评判大学生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优秀学生实现就业提供了帮助。使学生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对自己的道德品格、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督促和激励学生注重道德修养,投身社会实践,积极上进。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成效,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使大学生成为改变社会风气的强大力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