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德育教育论文(第14页)

本文共计3376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班主任应当真正熟悉掌握班级当中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状况;

  2、对困难、特殊学生进行关怀,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班主任应当抽时间对没有回家过节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

  3、班主任应当具有谋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在中职德育教育当中合理利用现代客服理念,能够提升班主任对学生的服务质量,逐渐在学生心中建立一种对教师的感恩之情。在这样的中职教育中,学生一旦在毕业之后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其必然会给予中职学校提供一定的帮助、资助,从而提高中职学校的生源及办学规模,提高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质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职教育中,教育者务必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借助现代客服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实行适当服务,最求卓越,让学生在课堂中、校园中更加乐于主动参与学生,形成忠诚信念,促使学生自身的资产得以增值,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职业梦想,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可用型、高技能人才。此外,这就需要中职教育者完善自身的能力,充分理解并引用先帝啊客服理念,弥补教学理念上的不足,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德育教育论文(第14页)13

  摘要:每个大学生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大学学习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修养观念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同时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大学生来继承和弘扬,高校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正是在这种民族荣誉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中,大学生才能不断地提升丰富自我人生的境界。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校德育教育

  我们民族经历了进化、独立直至统一,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统文化已经深入到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中,当代的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各种主流文化并存,这就要求大学生既要思想前卫,学习主流文化,也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以适应社会。因此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添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完善大学生人格,丰富和加强大学生的精神内涵很有必要。如:儒家文化中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这些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都是注重塑造培养人的理想人格,所以优秀传统文化完全可以成为高校德育建设的核心和重要精神源泉,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透过喧嚣的都市文化,进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很容易就被传统文化气息所渲染,高校学生的思想与见解相对中小学生较为成熟,所以很容易被先辈们的思想所牵引和感动,从而不断地进行自我人生境界的提升。例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仁人志士的豪言壮语、英雄业绩会让学生懂得在国家遇到困难时,做为民族的一员应该如何去与自己的国家共同度过难关,并在新的形势下把我们的优良爱国传统发扬光大。当代大学生时刻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等问题,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和培育方式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成才首先要成人,祖先们用儒家思想来教诲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让我们懂得谦敬礼让、言行一致、恪守诚信,人与人之间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这会引导大学生树立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道德观念,加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孔子的儒家学说提倡的是个性发展,他的几个学生中优点和优势各不相同,因此他写下了:“由也国,赐也达,求也艺”这句话。意思就是子路处事果断,子贡对事能换位思考所以通情达理,子有却多才多艺。从这里就不难看出孔子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倡导平等,每个人都是赤裸而来,赤裸而去,所以他推翻了高低贵贱之说,他的学生千万,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穷苦书生,他都是一视同仁,都不会去用有色眼光看待任何学生,更不会去对任何学生偏袒或特殊对待。孔子这种个性培养是在尊重个人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自我价值,但绝不是唯我独尊,因为人只有通过对真善美的探求中才会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高校德育教育完全可以在这种平等尊重个体的传统教育模式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在德育学习中善于调节自己的行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善于思考自己的价值,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