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小学数学教育论文(第17页)
本文共计3679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利用图像展示软件为学生进行情景创设
现代教育技术除了这些应用,还可以与新式教学方式结合,发挥更加强大的功效,比如:利用图像展示软件帮助学生进行情景创设,从而帮助学生学习数学问题的思考流程。这里以教学《行程问题》为例,行程问题又叫做两车相遇问题,是考验学生应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一类典型应用题,这类应用题的难点便是学生需要先想象出两辆车相遇时的地点,在根据相遇地点来列出相应的数学关系式从而求解。而如果利用图像展示软件来为学生形象演示行程问题中辆车相遇的过程,学生便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辆车相遇的相遇点,这样动态演示的过程相比教师传统教学中利用板书来演示相遇过程要直观、明确的多,学生一看便能够理解这个问题中辆车相遇点和辆车各自速度、最终相遇时间之间的关系,并且根据这个数学关系代入未知数写出方程,并最后计算得出结果。辆车相遇是经典的数学建模类应用题,如何将辆车行程和时间关系模型建立起来,并以相遇时间为基础建立起二者的联系是关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形象展示相遇过程中的路程时间关系,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效率,并且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相似的模型,使学生能够即快速又充分地理解这类问题的解法。
四、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而教育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时刻革新,合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将之与创新性地教学方法所结合才是教学的大势所趋,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根据实际教学案例具体分析其应用方法,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万军.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xx(3).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13
摘要:各个学校为了响应教育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号召,采取了各种方法改革目前的教育方式,然而为了满足小学数学展开素质教育的需要,将人文教育渗透其中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从发掘教科书中的人文因素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两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目的,然后提出了渗透数学文明,还学生“主人翁”地位,以及使数学和生活相结合这三个在小学数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措施,希望给予相关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人文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广大学生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填充自己的头脑,还应当展开人文精神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缺少任何一个,素质教育都不能完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并不只是向学生教授知识,培养其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应当重视追求数学的人文价值。因此就小学数学而言,老师不仅要注重教授数学知识,还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教育,这样才能够为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基础。
一、在小学数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目的
新课标已经将数学教育应当遵守的方法、技能和感情这个三维目标体系提出,不过只有个别老师真正贯彻落实人文精神培养和情感教育,因此深入探究难如登天。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将“人文教育”的标贴贴上,不过只是辅助于理论知识学习的手段。新课改已经明确提出要求,老师不能够再线性、单一地展开数学知识的教授,而是将人文教育与知识理论学习相结合。
(一)充分发掘教材内的人文因素。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课程,在其中潜藏着大量的美学和人文要素。若小学数学老师在讲述数学知识时,将体验审美课和鉴赏数学课穿插在其中,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品鉴能力和审美修养,有助于将广大小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的潜能激发出来,使人文精神的实效性大大提升。比如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科书中都会有很多图片插画,穿插这些图片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快速理解题的意思和掌握相关知识点,而人文教育就会在这些图片中流露出来。因此,老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在充分分析图片的情况下掌握知识。
(二)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老师在上数学课时,不能只是口若悬河地在讲台上讲解,让学生一味被动倾听,而是应当合理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融入教学内容,让广大小学生怀揣着好奇心参与实践活动,掌握解题思路和学习新知识。例如,在教授三年级“火车过桥”的内容时,老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分配任务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大桥和火车,在制作完火车和桥以后还应当继续对题目研究背景展开动态演示,这样学生就会紧扣主题掌握公式来源,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