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学论文(第17页)
本文共计3833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6 以学生为本,分类教学
学生的有效分类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接下来主要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理解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学生之间的讨论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班级学生整体对相关知识点的有效认识,这样就需要不断拓展知识点的认识。在分组进行讨论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拓展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配合,一个学习小组中既有优等生、也有一般学生,还需要有一部分学困生,他们的有机组合,可以实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步。教师在课程上需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不同学习小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理解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不断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主动学习,这种主动学习的最为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组讨论,当遇到一些抽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整体的表现,适当地停下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进一步优化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实现相互帮助,班级学生整体的学习认识将进一步提升,牛角尖问题将被有效绕开,更好地满足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2.7 实现课程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这一专业课程设计好坏直接关系到中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课程教学的评价,是否具备学生的满意度,传统的考核形式化较强,没有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出来,更多地需要从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着手,不断提升信息网络技术的作用,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进入专业班级建立的微信群,到了课程结束之后,可以借助这种平台,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满意度设计成一个表格上传的平台上,让学生对教师进行打分,最终就可以得出这一专业课程设计的学生满意度,这样的考核参与的学生也就更多,更加具有实效性。
3 结语
中技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专业技能型人才,需要学生更加具有动手能力,因此需要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实现教学的互动性。“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中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一步更新该专业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
计算机网络教学论文(第17页)13
有人说:“计算机是最有耐心的朋友”,这句话道出了学生们在网络世界中畅游的心声。网络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只有灵活、合理地运用网络正确地引导,让学生们自主地去学习,让师生之间及时地交流,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上课的质量。以下谈谈我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一、在网络教学中,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网络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才能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每次上课前,精心准备好上课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如WORD20xx课程的学习,如果只是机械式教学,先输入文字,文字格式的排版等,学生们学习时就较枯燥和被动,课堂的气氛很沉闷。为此,我改变了教学模式,课前事先准备了很多设计好的电子海报,动态的文字效果、精心装扮的版式,让学生欣赏“垂涎”一番,然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导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当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后,通过具体的练习,讲解操作的方法和注意点,然后再适实地布置一些练习的操作任务,通过网络评阅学生的作业,点评一些好的作品。这样,师生能和谐地融为一体,进而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在网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指法练习和窗口操作等是很枯燥的,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有一定的基础;有的学生却从未接触过电脑。如果上课时一味地讲解、示范、讲解,有基础的学生自然会感到乏味,总会不由自主地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对计算机的兴趣就会降低,影响以后的学习,甚至影响课堂纪律,影响其他同学。于是,我改变了网络教学的方式,而采用了分小组学习的方式。把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挑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当组长,每节课先检查组长的练习情况及操作的速度,并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稍难的练习让组长做,重点培养他们,并让他们负责辅导本组的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调动了基础好的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其他学生感到踏实,没有压力,愿意去学,在班里形成互帮互助的好风气,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