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第13页)
本文共计4710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第13页)8
摘要:如今,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化学学科和我们的环境息息相关,多数情况下,环境破坏是化学污染造成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规范实验操作,培养环保意识,以化学实验来注入环保知识,在探究实验中增强环保体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进行环保教育。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环保教育
引言
初中化学实验在新课改之后,更凸显了课堂实验的探究性、灵活性与趣味性。它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强调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深入分析环保教育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将环保理念融入生活、学习,进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一、规范化学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必然会涉及燃料、药品等,这些化学实验材料均潜藏着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在化学实验中,必须对学生进行规范化实验操作训练,使他们严格遵守实验方法、步骤,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必须反复强调规范性实验的重要性,确保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准则进行操作。同时,做好废弃物品处理工作,从根源上预防实验污染的发生。比如,在进行盐酸中反应检测金属(铜、镁、铁等)性质实验时,虽然学生均已不是初次进行实验,教师也再三对实验操作进行了规范强调,但某些学生仍然会掉以轻心,甚至将实验准则须知抛之脑后。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应时刻给予學生提醒:“同学们,完成实验后,剩余的废水、废液应如何处理?”学生答:“将其倒入专门回收废液的容器里。”教师问:“为什么需要这样做?”学生答:“因为盐酸有较大的酸性特征,当剩余的盐酸废液接触下水道等金属物质时,可造成下水道腐蚀,还会导致水源污染,因此,需要小心地将其倒入专门回收废液的容器中。”教师总结:“同学们讲得非常好,我们一定要铭记于心,实验过程中,废弃物品、药品等不随意乱倒、丢弃,避免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监督,在发现问题的时候马上对学生进行错误纠正,可以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降低实验环境污染的产生。
二、充分利用化学演示实验,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
充分利用化学演示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和学习效率。在进行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对实验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进行创新、改革,以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环保教育,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观念。比如在“硫在氧气中燃烧”演示实验中,学生在进行自学实验的同时,教师边操作边强调:“硫取少许,将其置入燃烧匙当中,后将其置于酒精灯上,待其点燃之后,认真观察火焰所产生的颜色,后将其置入氧气集气瓶中。”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要说的?”学生答:“我闻到了刺鼻的气味……”教师问:“大家认为刺鼻气味的产物应该是什么?”学生答:“二氧化硫。”教师再问:“二氧化硫具有什么性质特征?”学生答:“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还具有腐蚀性,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教师总结:“同学们讲得都很对,二氧化硫确实是酸雨形成的诱发因素,那么我们刚才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硫能否排入大气?”学生答:“不能。”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么,我们该如何改进这一化学实验,避免二氧化硫进入空气,进而使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实验课后,大家分组进行思考探讨。”通过充分利用化学演示实验对学生进行教学,一步一步地诱导学生进行问题回答,而后教师对实验现象做分析总结,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反思,最终在实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种创新的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使环保知识渗入学生的学习中去,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
三、创新设计学生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