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习报告 > 正文

研究调查报告范文(第23页)

本文共计7458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4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从抽样的作文来看,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还是没内容好写。作文材料贫乏,不够典型,内容空洞,泛泛而谈,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分析原因便一目了然。究其根底,关键是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视而不见,不会发现、捕捉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更不要说对事物的敏感和认识的分析了。

  3、学生没有修改习作的习惯

  在学校存在一种现象,每次教师批改后的作文本发下去,有的学生只是修改了习作中的错别字;有的学生只顾分数,感觉自己能得七八十分就可以了;有的学生连看都不看,直接完成下一次的习作。据课后访问调查,90%以上的学生写完作文后从来没有修改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水平永远没有进步,学生也厌倦了习作。

  4、学生写作后不会修改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见,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的形式多样,可自改、互改,也可集体改。而学生写完后就认为是老师的责任了,草草了事,态度不端正,有的是错别字特多,而自己却熟视无睹。

  5、学生不会运用教师所教的习作评改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中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教师教给了学生习作评改的方法,可是学生在评改习作时,只是注重错别字、词、标点符号的修改,忽略了习作构思、选材、详略、语句通顺与否等的修改,更有甚者根本不会修改作文。

  6、老师评改习作的评语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老师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而教师“体无完肤”的评改又往往很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学生根本不接受教师的评改意见,把评改意见当作“耳边风”,教师的评语常常是:语句通顺,故事完整,中心明确,详略得当等老一套评改语言,根本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

  7、评改习作的方式多样,但多流于形式

  虽然习作评改方式多样,有教师自行评改、面批面改、学生分组评、集体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方式。可是在大部分学校,由于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任务多,教师经常使用的还是课后自行批改习作,采用其他评改习作的方式只是偶尔进行,很多情况下只是部分学生参与。而家长由于知识层面不同,加上工作、大量家务活,很难做到认真细致地评改孩子的作文。

  七、改进作文评改的思考与建议

  1、加强多方位引导,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作文的内驱力。《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习作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上。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加强读写结合

  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使阅读与写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品,都是作者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亲身感悟写出来的。教学时,我们除了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外,还要认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即看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又是怎样写具体的?如果文章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就不失时机地练一练,可仿写、续写、补写等。

  (2)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地引导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并要求学生在读书时遇到好词、佳句多读读、多记记、多品品,并逐步把书面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必要时,老师跟学生一起赛跑,看谁读得多、记得多。这样习作时就能做到“先积而后发,厚积而薄发”。另外,教师还要成为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可经常给学生找些精彩片段让学生赏析,提高鉴赏能力。还可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加强实践活动,丰富写作题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创作理论强调: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这都是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丰富而又充满童真、童趣的活动,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如春天野外踏青;夏天聆听鸟叫虫鸣;秋天漫步田园;冬天雪中即景。那种感觉别提有多惬意!也可根据需要有的放矢组织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如做家务、种花、养小动物、办小报、贴叶子画、粘种子画等。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留心观察、体验,同时把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还做到了说真话——“我口说我想”,表达真情实感——“我笔写我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天天坚持写日记,并每天在班上交流,及时点评,多鼓励,激发习作兴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