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必备15篇](第14页)
97 次下载 18 页 29715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20xx):发展心理学。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
2 梦昭兰(20xx):婴儿心理学。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育论文13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素质形成的最佳时期和基础阶段。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操作者,应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意义,有意识地开展素质教育。如何通过数学教学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开发智力,已成为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思想素质
一、数学教学中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任务是:
(1)通过数学的实际运用,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促使学生辩证观的形成,能从发展、运动、联系等观点出发观察、分析人或事物,这是当今素质教育要求人才具备的心理素质的核心。
(4)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品质,长善求实,扬长补短。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5)用富有教育意义、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资料和教学史料及习题,对学生渗透“两史一情”和“五爱”教育。
二、数学教学中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要初步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这种价值包括:
(1)知识、技能素养,这是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并能长期起作用。
(2)运用数学素养,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良好的信息感、数据感,养成从数学角度考虑日常事物的习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它们是“概念”的建立、“运算”的能力、“分析解答运用题”的能力。这产生于数学教学过程中。1.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用来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任何一个数都可以与事物的某一量相对应。因此,在数的认识的教学中,以具体事物的量引出表示这个量的相对应的数,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建立数的概念,如,在教学10以内的认识和11~20各数的认识时,充分利用课本中所画的实物的数量,再认识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在小数和分数意义的教学中,也应联系实际,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实物图和数轴,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解决具体问题。例如,比较0.6、23和34的大小,可以根据这些数在同一数轴中相对应的点的位置,直接比较出大小,这样把数与实物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概念。2.引导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现就数学运算的意义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提高技能素养。例如,教材对加法的定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用对应的理论来定义是:如果a与b都是自然数,在自然数a之后再数出数b来,恰好对应于自然数列中的数c,那么数c就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c。实质上求两个数的和就可归结为数数,或者从1开始,数出a来,接着再数出b来;或者从a开始,再数出b来,所得的结果就是a与b的和。这一思想方法,教材从“2的认识”开始渗透,认识了以后就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讲,不能理解理论性的定义,教师只有渗透对应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领会运用。例如1+3=4,让学生数小棒,看实物,拨珠子,先数出1、再数出3,结果就是4,4就是1加3的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定义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因此,通常把20以内的加减法说成是20以内的加法及其相应的减法。口算的思维方式是“算加法,想减法”。例如,11-9=()就想()+9=11,它们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因此,在运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弄清加减法或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把握内在的联系,提高知识、技能素质。3.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些具体解题技巧和思维方法,才能完成问题的解决,也才能在“会”和成功的过程中产生爱学、爱思考的情感和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对应思考,培养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例如:(1)小红家有13只白兔,比黑兔多7只,黑兔有多少只?(想:从白兔里拿出7只,就和黑兔一样,形成对应关系。)(2)小红家有黑兔6只,比白兔少7只,白兔多少只?(想:黑兔增加7只,就和白兔同样多,形成对应关系。)学生把握对应关系以后,就会正确地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不会见“多”就加,见“少”就减。学生养成了这种能力,在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等应用题中,就能渐渐形成解答应用题的素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要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与学生心理及感知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循循善诱,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优化策略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论文
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措施论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探析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
浅谈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多元评议为写字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论文
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究论文
中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结合论文
图书馆与国民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论文
发表教育论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项目管理沟通的意义和方法
论文致谢的意义和作用
试论荀子发展儒学的方法和途径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
教育论文的写作意义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