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优秀15篇](第9页)
本文共计4515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1 大数据的内涵
目前关于大数据的定义在业内还没统一的表述。身份定位不同、角度不同,对大数据的理解也有差别。全球最具权威的IT 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 指出: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麦肯锡对其定义则是:大数据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软件的采集、储存、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集合。赛迪智库也提出,大数据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限定多大规模的数据集合才称得上是大数据。它认为大数据应是数据对象、技术与应用三者的统一:一是从从对象角度看,大数据是大小超出典型数据库软件采集、储存、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集合;二是从技术角度看,大数据技术是从各种各样类型的大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及其集成;三是从应用角度看,大数据是对特定的大数据集合、集成应用大数据技术、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行为。大数据主要有六个典型特征。一是容量大。数据的大小决定所考虑的数据的价值和潜在的信息;二是种类多。充分体现了数据类型的多样性;三是速度快。获取数据的速度超乎想象;四是可变性。这对有效处理和管理数据造成了一定妨碍;五是真实性。这保证了数据的质量;六是复杂性。数据来源渠道多,信息量巨大。
2 大数据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近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环境也日渐复杂。同时,对财务服务工作也提出了更多更严更高的要求。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和利用已经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大数据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使高校财务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借助信息化技术,高校财会人员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对学校发展有利的关键信息,能够利用信息化平台向决策领导层、上级主管单位等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能够突破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消除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从而实现各种管理系统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避免信息的重复和孤立。
2.2 对高校财务管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传统的财务报表主要是以数字信息来单纯地反映单位收支、资金动作等经济现状。而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报表则要求反映学校所有资产、科研、人事、教学、后勤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因此,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财务报表编制的需要。怎样持续收集各方面的数据,并经过科学分析转换成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是各高校面临的实现问题。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服务工作,要求学校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相互配合,要求更加精细的管理,要求更加高效的服务。
2.3 对高校财务风险管控提出了严格要求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环境亦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财务信息系统也面临着愈来愈多的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海量信息的整理、处理、输入、输出、通讯等是组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关键部分。这些主要部分都可能存在信息数据泄露、被盗等风险。如何应对因信息数量的激增而导致信息通道的拥堵,如何优化数据分析、过滤、筛选等功能,如何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如何有效封堵管理漏洞等问题,对高校财务风险管控的要求越来越高。
3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高校尚未构建科学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
当前,部分高校还没有构建科学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对网络财务平台运用不够,大大影响了管理效率。究其原因,一是没有构建成熟的网络服务平台,影响了工作效率;二是部分高校虽然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构建了网上账务服务平台,但对数据的利用率较小;三是部分高校还未有效整合全校的大数据,无法对现有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财务管理实效性不高。
3.2 财会信息集成化程度低
笔者调查发现,部分高校的财会信息系统没有与校园数字系统完全融合,与科研管理、教学管理、资产管理、人事管理等系统之间,缺少数据接口、规范统一的标准,大数据集成化程度较低,信息共享性较差。如果不能有效整合各个部门现有的基础数据,若不能及时掌握、利用学校的办学资源,那么财务预算在优化配置办学资源方面的作用就很难得到有效发挥,将会大大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

](http://www.lw54.com/d/file/p/20240416/795610f50fc3d5810d5120bd596d0a3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