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工程类实习报告锦集(第39页)
本文共计967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2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采用全站仪放样,确定导管钻孔位置。采用50m钻头钻孔,控制外插角度,钻孔深度为4.5m。成孔后利用高压风对孔洞进行清理,达到无松动石硝。报监理工程师对孔位、孔深、外插角进行检验,均满足设计要求,采取风钻顶入法打入导管,锚入长度均大于设计长度的96%。超前导管安装完毕后,对开挖面及5m范围内的坑道喷射5cm厚早强砼,有效地对压浆面进行封闭减少将体外溢,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全过程旁站,并记录了每孔注浆工程量,并有效地控制了现场注浆压力,其压力在0.6-1.Mpa之间。通过实验对压浆体的配合比和初终凝时间进行了合理调整,实验结果:配合比为水泥(1):水玻璃(0.36):水(1):缓凝剂(0.007),浆体终凝时间为4小时左右。
2、开挖
注浆体达到初凝后开始掌子面人工钻孔,待达到终凝进行炮破开挖。为提高除渣的机械化作业程度隧道洞口8米范围内开挖采取了三部台阶法,首先利用全站仪对预开挖导坑的设计轮廓线进行三维坐标定位。设计循环进尺0.8。每个导
坑开挖分三次成型。采用光面爆破方式。由于围岩裂隙发达缝宽为0.5cm-5cm不等,层理面基本无倾角给打眼放炮带来了一定难度,裂隙使各炮孔贯通,小段数药孔起爆后容易将相邻大段数的炸药抛出炮孔,继而影响整个断面的爆破效果。在爆破失败后及时采取了防止措施,凡是发现有相互通气现象的炮孔时采取将炸药装入40mm薄壁管中,然后用黄泥将炮孔堵塞严实。通过实践该该方法明显提高了爆破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循环时间,使开挖后的断面能即时支护,采用挖掘机扒碴,配合装载机载碴,红岩车运至渣场。渣场位于隧道口冲沟上游一号渣场。
3、施工要点
(1)喷射前对开挖尺寸认真检查,清除松动危石,欠挖处理。
(2)受喷面有较集中渗水时,作好排水引流处理,无集中渗水时,根据岩面潮湿程度,适当调整水灰比。
(3)根据石质情况,喷射前用高压风或水清洗受喷面。
(4)埋设喷层厚度检查标志,并记录其外露长度,以控制喷层厚度。
(二)、隧道洞身衬砌
1、防水层施工
(1).施工准备
防水板铺设前利用隧道欠挖处理自制台车进行欠挖处理。防水板搭接宽度为10cm。采用爬行式热电焊机粘接。采用点粘结式厚1.2mm复合型防水板。防水层铺设前,检查了喷层表面,无锚杆头或钢筋头外露,对凹凸不平部位进行修凿、喷补,使砼表面平顺,并将喷层表面露水处进行引排。
防水层用垫圈和绳扣挂在固定点上,其固定点的间距,拱部应为0.5m-0.7m,侧墙为1.0~1.2m,在凹凸处适当增加了固定点。点间防水层无紧绷,保证了灌注混凝土时板面与混凝土能密贴。检查防水板无变色、波纹(厚薄不均)、斑点、刀痕、撕裂、小孔等缺陷,对存在质量疑虑的防水板,进行了张拉试验、防水试验和焊缝抗拉强度试验,确定可以使用。吊挂防水板的台车就位后用电焊或氧焊将支护外露的锚杆头、钢筋网头等铁件齐根切除,并抹砂浆掩盖,以防刺破防水板。对于喷锚支护面严重凹凸不平的部位进行了凿除和找平。
(2).防水板的铺设和锚固
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采用固定垫圈配合水泥钉按照固定间距将防水板铺设于施工部位且固定牢固。固定防水板的钉孔纵向间距为0.5~0.8m,环向间距边墙处为0.5~0.8m,拱部为0.5~0.7m,底板部为1.0~1.5m,并按梅花型布置。 完成防水板的铺设固定工作后,将防水板由拱部向两侧采用热电焊机粘结的办法进行纵向搭接,焊缝宽度均不小于5cm。在焊接过程中控制好焊接温度,防止烧穿烧焦防水板,但要确保防水板接头无气泡、褶皱及空隙。(防水板施工工艺示意图如下页图1)
2、止水条或止水带施工
模筑砼衬砌时为防止施工缝渗水,在施工缝处设置止水条,其施工工艺方法如下:
进行砼施工前,根据衬砌厚度和衬砌形式,自制拼装式挡头模板,每块模板宽度等于衬砌厚度,确保衬砌端头砼面平整光滑,砼拆模后,用水泥钉将止水条固定于衬砌端头砼表面。
(3)、衬砌
1.试验段衬砌:
配备2台JS750强制式搅拌机在洞口组成拌合站,砼配料采用自动计量系统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配料,集中拌合衬砌用砼。用砼输送车送砼到灌注点,砼输送泵连续浇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