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论文(第16页)
56 次下载 18 页 31056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一、教学现状及原因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在很多老师眼里都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在学生眼中《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课程同样有着难以表达的情感。一方面同学们比较喜爱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另一方面因为课程的难度问题使得许多同学力不从心。笔者通过了解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认为当今《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课时的压缩
《中国古代文学史》所讲述的知识浩如烟海,教学内容非常宽泛。从古代神话一直到清代的洋务运动。在中国这些浩瀚的文化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子学、儒学、经学、理学、心学和考据学,也要领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繁华。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的考验。以长江大学为例,《中国古代文学史》总共只安排了192个学时,我们要在192个学时内学习并掌握这么多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显得极其困难。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讲每学期48个课时要讲完书本上的内容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教师只好选择性地讲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对于其余的内容只是一笔带过,有时甚至不曾提及。这就必然导致学生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困难加大,而且上课内容巨大使得学生们觉得古代文学学习的难度很大,很多人有着畏难情绪。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固化
教师作为课堂的掌舵者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大的关系。在学生们看来,《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呈现出了一种固化的状态,具体表现如下:1.教学模式单一,思想因循守旧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一个重要地方。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基本上是他们了解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教学模式上,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把古代文学处理成“古代汉语”课的翻版。这种传统课堂的弊端就是教师课堂独自讲,学生被动学,很少交流沟通。另外,学习的知识未体现出更新和特色,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教学观念的转变,只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忘记了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尤其在现代教学环境下,学生似乎更加不愿意接受这种填鸭似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更加打消了同学们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打消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这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更是一种致命的伤害。2.考查方式落后,缺乏形式改变《中国古代文学史》因为其理论性太强,所以很多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闭卷的方式来进行考查。这一考查方式可以考查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程度。但是,作为学生最讨厌的就是这种考查方式。因为从小到大,学生一直经历的都是这样的考试形式,对于这种考试已经达到了较为抵触的程度。并且,面对这样的考试,他们已经有了自己一套非常程式化的流程。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为了学分,只关注考试点,为考而背,为考而学。这样的学习,并没有培养出他们对此学科的喜欢和热爱。并且,许多学生只是临时突击,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囫囵吞枣,只求效果不看结果。这样必然会使得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大大降低,且一味地去研究教师会考什么内容,教师喜欢怎样的答案。而不会去深度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以及浩瀚的古代文学作品。这样的大学教学,就已经违背了真正的大学精神,独立思考成为空谈。3.教学内容与现实的脱节因为每个人对于古代文学的理解不同,都会解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文学史出来。所以深受高等教育影响的教师解读的,更多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文学性。他们注重作家的思想情感,注重文人的`写作特点,这些比较具有文学代表性的方面。而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实用性,教师们却没有更好的阐释。比如:《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让我们去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去品味古代人们的生活乐趣。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却提及很少。另外,《中国古代文学史》又是一种工具,一种我们认识世界、立足世界的工具。对于我们中文系的学生而言,最多的应该是从古代文学的学习中得到写作的方法,以及学到对于古文文本的解读,成为我们今后生存的一种重要的技能。但是课堂中对于这种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却是鲜有涉及。基于以上心态,《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内容空泛,其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兴趣也就不高,甚至觉得是一种负担。

浅谈交互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中学语文教学中导入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论供应链合作关系
浅析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创新教育管理论文
论人与河流的基本关系
论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问题及改善途径论文
煤炭日常管理机电设备论文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与维护模式探讨论文
机电工程安装造价结算审计问题分析论文
矿山机电安装的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翻车机电源模块集中控制技术的效果研讨论文
煤矿机电设备安装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
浅谈影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探讨艺术教育中的德育异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及心理干预
公路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