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的论文(第23页)
本文共计4563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1.2.2 实践价值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广东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在推动创新、繁荣经济、带动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通过完善与改进税收政策,充分凸显税收杠杆的调节功能,带动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广东省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推动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垫下基础,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选取于创业板上市的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真实数据,对其进行微观层面研究,分析税收政策是否对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激励作用。然而税收优惠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因此需要从不同的税收政策工具所发挥的激励作用来进行研究,为政府完善和制定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提供参考。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财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里,以先进的科技为依托,持续不断地开展科学研究开发活动,使得研发成果转化为自主的知识产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根据 20xx 年 1 月 1 日实施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需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企业在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时,已经成立的时间必须一年以上;
(2)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3)企业需要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且这些产品须在国家的规定范围以内;
(4)当年企业的研发创新职员占全部员工数量的比重需在 10%以上;
(5)在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内,企业的研发费用需要符合表 1-1 的要求。此外,企业当年在境内合计的研发费用也需要满足相关的比例规定,即占据总研发经费不小于60%的份额;
(6)高新技术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占企业同期销售收入的比例,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得低于 60%;
(7)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8)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前一年内,企业并没有发生重大的违法行为。
本文基于上述的认定条件为基础,选取在创业板上市的部分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依据会计年报中税项一栏所呈的信息,即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适用 15%所得税优惠税率的,则判定其为高新技术企业。
2.2 理论基础
2.2.1 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是指单靠市场作用,不能有效地分配商品与劳务,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优。而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多样化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外部性。一旦发生市场失灵的“怪象”时,那么随之就会出现失业、市场垄断、收入分配不均及竞争失败等社会性问题,因此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予以解决。在技术创新的市场中,企业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进行决策的,因此市场机制无法对科技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而这一现象的存在正是源自于研发活动本身。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其研发成果容易随着技术扩散而产生“搭便车”的现象。总体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活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1)外部性
研发活动的外部性主要体现为其具有较强的外溢效应,即研发创新者难以获得创新活动的全部收益。一方面,技术创新者在使用新技术时,其他企业也可以通过模仿复制的方式对其进行使用,由此其他企业从中获得了渔翁之利,进而自身利润被侵蚀。另一方面,由于创新成果具有时效性,企业只能在法定保护期内拥有独立实施此项技术的权利,一旦超出了法定保护期限,其他竞争者就可以无条件使用该项技术,同样致使技术创新企业不能取得研发活动的`全部利润。这就意味着不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变成了“搭便车者”,使得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出现创新成本与收益严重不匹配的现象,导致创新企业的研发积极性下降,进而导致创新主体逐渐减少研发投入。
(2)风险性
研发活动的风险性来源于创新过程与研发结果的不确定性。在创新活动过程中的研究与开发环节,需要大量投入成本,包括时间、人力以及资金成本,可见在研发创新环节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技术风险、时间风险以及成果转化风险等,不管面对哪一种风险,一旦研发失败都会导致巨额的沉没成本。即使研发成功也将面临市场风险与收益风险。可见,高风险性使得创新活动处处充满挑战,这就使得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意愿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