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荐】小学班级管理论文15篇(第19页)

本文共计3765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教师不仅要授课,还要管理好班级,难免会有疲劳的情况发生,所以就有可能在很多方面把握得不太好,甚至会出现班级管理措施不当的现象,这样有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样一来,就需要选出一支高效可行的班干部队伍来协助教师管理班级。在平时管理班级时,班干部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因此,在选举班干部时,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千万不能由教师点名任命,这样既不能服众,也不利于教师管理每一个班干部。在选出班干部以后,教师需要明确每一个班干部的主要职责,达到各负其责又协调合作,共同管理好整个班级。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信任每一位班干部,放手让他们去管理,给予正确的鼓励并指导他们如何管理,如何提高班里的学习气氛。这样,教师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从而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五、多留心,多观察

  一个班级有很多人,但是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留心、多观察,以便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应注意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当前,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因此,教师需要多留意学生的情况,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更加主动积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尽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结语

  作为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品质,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感化学生、鼓舞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在良好班风的形成、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班级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想要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对社会有用,教师就必须抓住爱、勤、导三个要素,积极引导与发展学生。

  参考文献:

  [1]刘华.全国有效课堂实践策略研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资料[J].学周刊,20xx(8):185-186.

  [2]周董.昌乐二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学周刊,20xx(4):164-166.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12

  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项繁琐又富有挑战的工作。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通过组建班委,培养优秀的班干部,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对于长期发展的班集体来说,对学生各项习惯进行量化记录和统计数据,更能让班级数据化、科学化。

  一、小学班级管理要有“心”

  小学生管理中,班主任除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外,更多情况下,教师对孩子要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等。当今小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增加,赋予他们更多个性化。小社会似的班级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发生思想碰撞,这些更多需要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通力合作。班级管理每天面对的问题就是行为常规,每日常规的情况记录和分析尤为重要,因此对每位学生进行量化记录和统计数据是一种较好方法。

  二、班级量化记录措施办法

  班主任为了比较直接全面地了解班级情况,量化班级学生情况,可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几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选举一个组长,负责自己组的组员各项常规考核。每个小组长发放《小组长手册》,其中量化项目具体有早读、两操、佩戴、记录、卫生、作业等多方面内容。各小组长主要负责课堂纪律和作业数据汇总。班委会里面挑选出早读、佩戴、卫生等方面的负责人统计相应内容,并把分数汇报给小组长记录。每日一张表格(学生常规考核登记表),每周一张表格(一周学生常规考核汇总表),每周一次总结。次周安排召开专题主题班队,表扬并总结过去一周的班级情况。

  三、量化性管理的三大原则

  (一)用心去观察,做到心中有“数”。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班主任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具体地说,班主任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捕捉孩子们的表情变化,了解基本情况和变化。特制定班级一日常规登记表,及时总结和备注班级一天发生的事件。根据表格情况,收集资料,针对性教育个别学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