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第8页)
25 次下载 66 页 115399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履行“留守儿童”教育的职能,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留守儿童”助学优先,确保他们不辍(失)学。具有住宿条件的学校,无条件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专人对他们进行管理教育。
由班主任建立班级“留守儿童”档案,随时掌握他们家长的去向,定期联系家长,通报孩子学习、表现状况,反馈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家长学校举办代理家长(代理监护人)培训,加强对他们的家访,强化他们的监护职责,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
(三)采取积极措施,强化家长的职责。家长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尽可能持续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青壮年外出务工,
一是父母二人尽量留一人在家抚养和教育孩子;
二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尽量将孩带去当地就读;
三是父母二人如不能将孩子带在身边,应提前找好适宜的看护人,以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及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外出务工的父母要经常与在家的孩子持续联系,一月一次电话一封信,与孩子进行交流,在节日和孩子生日时,父母要透过信件、电话或邮寄礼品等方式,表达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要经常持续和学校或班主任的联系,并持续每年回家一次看望孩子,这样孩子在亲情上得到满足,加上社会的关爱,学校的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四)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发动社会各界参与,齐抓共管,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工作。工会个性农村基层工会在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利益的同时,应作为与其“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纽带,强化其教育子女的职责。共青团要充分发挥组织和校内外辅导员的作用,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参加有益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
妇联在实施“春蕾计划”工程中,同等条件下,“留守儿童”女童优先。公安部门个性是基层派出所要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了解“留守儿童”当地状况,加强对学校少年儿童法制教育,严厉打击非法网吧和唆使未成年人犯罪的组织者和策划者。
电信部门在学校设立热线电话,每月免费为“留守儿童”与其外出父母通话一次。鼓励企业、个体老板、有识之士,共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好事。
(五)各级关工委要一如既往,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动员更多“五老”积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工作,并充分发挥好他们的积极作用,把“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202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第8页) 篇4
近年来,随着我县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催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为了解他们受教育的状况,5月22日,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邹任清、屈鉴平的带领下前往城山镇进行专题调研。委员们采取走访留守儿童代表,听取县教育局及城山镇中、小学负责同志汇报,开展座谈讨论等方式进行调研。县政协主席杨剑出席座谈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164所,在校学生43199人。“留守儿童”总数达26783人,占全县在校学生总数62%;其中单亲外出的学生有20735人,占48%;双亲外出的学生6048人,占14%。在“留守儿童”中,由祖辈监护的3393人,占12.7%;由亲友监护的20xx人,占7.6%;无固定监护人的613人,占2.3%。从学习成绩上看,优秀的占21.4%,较好的占30%,中等及以下的占49.6%;从行为习惯上看,优秀的占18.7%,较好的占22.3%,一般的占30.1%,差的占28.9%。以上数据显示,我县 “留守儿童”群体非常庞大,且他们在学习成绩、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弱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在祖辈的过度宠爱、溺爱下,性格表现为任性、孤僻、内向,不易与人交往,孩子与祖辈之间缺乏沟通,存在严重的代沟,依赖心理,懒惰心理较为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