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内部审计论文(精品)(第15页)

本文共计4773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述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在风险管理理念的指引下,根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水平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确定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以及方法,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生产经营、筹资投资等活动的风险管控工作进行评估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一个过程,以确保公司实现内部管理目标。(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是通过审计,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确保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基于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是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对各类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因子进行深入分析、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方法。这种审计方法从内部控制入手,强调内部控制功能,对实现企业价值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始终为努力做好企业全面风险防控服务。审计的过程关注企业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管理能力,而不是局限于企业内审自身风险,重点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或出现的各种风险,如融资风险、赊销风险、投资风险等。(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侧重于事前和事中审计,它改变了传统审计的模式,为了企业适应外部市场的需要,增加了内部审计的深度与广度,促使企业及时发现内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和对策。

  三、企业实施内部审计时存在问题分析

  (一)风险导向的内审制度有待健全。健全完善的内审规章制度,是企业开展内审工作的基本保证。但是,当前不少企业虽然有相应的内部审计的制度,但它的制度没有得到完善。对内部审计的具体职能与任务没有具体的界定,或者认识不准确,对风险导向审计业务的实施和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缺乏明确的要求,限制了内审工作的作用发挥。(二)风险导向的企业内审方式有待升级更新。作为一种新的内审方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也需要有相应先进的审计方法去支撑、去实施。但当前许多企业在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特别在企业风险的评估识别中缺乏相应的技术方法。同样在审计信息的采集中也缺乏相应先进的手段与方法,还是使用传统的凭证查阅、账簿校对等方法,影响了审计的工作效率与审计质量,也影响了审计价值作用的发挥。(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前文已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内部审计方式,因而对企业内审人员的要求也会更高。它不但要求内审工作人员掌握传统的审计专业知识、技能、方法,还要求内审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熟悉财务核算软件工件原理等先进的审计工具。然而,不少企业由于没有对内部审计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注重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或培训,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方法技能没有得到持续的充实更新,以致业务能力不强,不能适应新时期企业审计发展的需要。

  四、完善企业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实施策略

  (一)优化企业内审环境。

  内部审计环境是企业开展内审工作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内审环境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与质量。首先企业管理者要强化对审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为内审部门的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为内审工作提供精神保障。其次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结构的实际情况,完善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健全内审机构,确保内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保证以风险为导向的内审工作得以独立展开。最后,应建立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与近期经营目标相结合的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定位以及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尤其要重点扩大审计范围,有效整合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风险审计等多种审计内容,增加内部审计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作用。

  (二)优化企业内审的工作程序。

  首先在审计准备阶段,要准确识别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子,诸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税收筹划风险等,根据企业风险的偏好、风险的严重性,确定审计方向、审计重点,实现审计的有的放矢。其次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该选择多种针对性方式,如抽查、查询、监督、审查和信函等,对企业内控、风险管理有效性展开测试,客观评价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获取真实完整的审计信息。最后根据审计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做出合理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形成审计报告,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和价值创造提供依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