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优选15篇](第8页)

本文共计444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教学手段单一

  据调查,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取理论教育的形式,并没有创设一些情境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即缺乏体验式教育的引入。心理教育本来就与其他专业课不同,不是记住基础知识就能解决心理问题的,该课程应该着重于学生真实的体验。而单纯的理论教学使课堂毫无生气,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导致不能发挥应有的心理教育效果。

  3.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是选修课或者是活动课程。部分学校有心理专业,开设的心理课程也相对较多,但是很多内容都很深奥,对于非心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过大,加上部分教学内容没有逻辑性,知识层次混乱,导致课程教学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方法

  1.教学方法多元化

  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以大学生为主导的,教师起辅导作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多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总结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该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促使其更好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将游戏教学、情景教学、心理测试、影片分析等环节加入课堂,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教学应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为了提高心理学教学质量,应该将书本教学与课外知识挂钩,教师应该在课堂之余,多组织学生参与专题讲座和社团活动,并与课堂内容相融合,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

  3.将课堂学习与学生课后反思相结合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堂学习外,还应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也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复习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自我教育可以强化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4.进行有效的课后评价

  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教师应该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后评价,不仅包括心理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课程目标的实现。很多学校都是用分数评价教学效果,这是不全面的,并不能反映问题。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应采用作品分析、行为观察、心理测量等方法来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从而真正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通常自我认识不足,缺乏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我国很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设置、教育方式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课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学生课后反思相结合,并进行有效的课后评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元洪,孔庆娜.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xx(2):134-136.

  [2]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xx(4):151-154.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7

  摘要:

  当下,有的初中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分析研究认为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与体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和充分认识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辩证关系和重要意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认知、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情绪管理方法、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抗压抗挫态度、指引学生建立和谐的同学人际关系、鼓励学生学习优秀的体育运动健儿事迹,真正建立起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科学体系。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健康;立德树人

  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它强调在教导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而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心理处于健康状态的学生,更易于被学校和教师所引导,朝着正向的方向去成长。反之,则非常容易出现逆反情绪,严重者还可能持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尤其是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受到生理激素变化的影响,其情绪也较小学阶段更容易出现波动,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小觑。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学科进行融合,在初中体育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