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特色课题开题报告(精选3篇)(第4页)
162 次下载 7 页 11064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城区、矿区、农村等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与研究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优化,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与要求。这一研究,从现实与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与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与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与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与策略。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五、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理论方面,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有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与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与发展问题。实践方面美国更加注重“自然教育”,引导孩子“自我成长”。
我国心理学界有一些学者关注儿童教育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近期潘菽与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与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道德发展与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而“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与过程,前三者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近期不少专家从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少年儿童德育,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如由中国科学院的王极盛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主持的,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等。实践方面,北京怀柔区、大兴区开展了文明礼仪调查研究、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研究,山东潍坊市探索了网络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作用研究等等,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总的来看,在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
(二)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与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与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与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与养成教育理论内涵
(3)应用价值。本课题着手与途径与模式的实验与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途径是:密切结合我校寄宿制办学实际,通过个案研究以及一系列具体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形成新的理论观点与实践方法。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措施。努力探索出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中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新观点、新方法与新途径。
六、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优化策略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论文
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措施论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探析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
浅谈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多元评议为写字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论文
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究论文
中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结合论文
图书馆与国民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论文
发表教育论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项目管理沟通的意义和方法
论文致谢的意义和作用
试论荀子发展儒学的方法和途径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
教育论文的写作意义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