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调查报告(第21页)
本文共计7742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5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长达四年的研究后认为,儿童入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适应性这个方面。多年来,传统的幼儿园正规教育更多的是为幼儿入学做心理准备,但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明显不足,要进一步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让幼儿学会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面对问题,教师把权利和责任交给孩子,让儿童自己解决,教师则注意事态发展,必要时引导帮助幼儿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王冰冰认为在幼小衔接中要逐步强化学习常规要求,初步养成学习习惯,引导、培养、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赵月娥在关于幼小衔接解决策略中提到,幼儿园应该以能力衔接为重点,科学制定儿童入学初期的生活和学习制度,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康建琴在《幼小衔接——关注孩子的学习适应准备》中提到幼小衔接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孩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五、述评
在已有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文献中,对幼小衔接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的研究文献较多,许多学者都认为幼小衔接主要存在小学化、片面性、单向性、表面性等问题,因而无意识地缩小了衔接的范围,把衔接局限为知识上的准备和延伸,一味地强调读、写、算等方面的能力训练。我们发现在已有研究中存在以下问题:1)基于城市幼小衔接进行的研究较多,而对农村幼小衔接进行的研究较少;2)绝大多数是对正常幼儿进行的研究,而忽视了特殊儿童的幼小衔接工作;3)研究人员开展研究主要关注学校与幼儿园,而较少关注家庭和社会对幼小衔接的影响;4)已有研究绝大部分是以成人的视角研究幼小衔接,而忽视了幼儿这一主体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高敬.幼儿园课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8):284
[2]赖瑛.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G].学前教育.20xx(9)
[3]钱玲玲.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J].内蒙古教育.教职版.20xx(10)
[4]赵旭曼.我国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少年儿童研究.20xx(7)
[5]高敬.幼儿园课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8):290
[6]王芳.基于幼小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J].教师100(教师版).20xx(4)
[7]刘东. 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G].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1)
[8]王雅明.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20xx
[9]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xx(11)
[10]程诗杰. “幼小衔接”现状背后的冷思考[G].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xx(2)
[11]王后玉.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定位[J].课程教学教材研究(幼教研究).20xx(1)
[12]秦志敏.家园同步,做好幼小衔接[J].家教世界.20xx(20)
[13]栾萍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xx(27)
[14]黄俏乐.幼小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J].校长阅刊.20xx(06)
[15]陶翠萍,林存敬.小学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2)
[16]张娜.论幼小衔接对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贡献[J].教育导刊.20xx(6)
[17]王声平.幼小衔接研究评析[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xx(1):61-66.
[18]王冰冰.谈幼小衔接策略[J].吉林教育.20xx(13)
[19]张宏. 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3)
[20]杨凤芹.幼小衔接——家长工作的五个一[J].好家长.20xx(6)
[21]康建琴.幼小衔接——关注孩子的学习适应准备[J].教育导刊.20xx(4)
幼儿园中班调查报告(第21页) 篇16
一、及范围调查项目主要包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幼儿的教学内容。
幼儿的教学目标与评价几个方面。其中观察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程度为首要之重,因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调查的对象范围是我镇5所学校的学前班,召夸朵朵幼儿园及召夸稚爱幼儿园两所幼儿园。
开学以来共听了10节幼儿教师的课,同时为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学科间的交流,提高整合课程的技能,我听了小学语文、数学、音乐、美术8节。由于这次是先听小学课,接着听幼儿园课,后来由于时间原因,有部分学校没有走到,这将作为我今后的'工作延续。作为学前教育教师,从事这项工作十多年,谈不上调研报告,只是自己在学前教育方面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